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陋室铭教案(3)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陋室铭教案 篇4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铭文体的初步认识,作者介绍,找寻压韵。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3、教师范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分组译文,最后一句教师承包)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师:陋室陋吗?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对仗夸朋友——雅实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3)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学生互相背诵师生竞赛学生齐背

六、总结(略)

七、赠言和练习

陋室铭教案 篇5

  一、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供学塾使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观止”表明作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欣赏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当然这有些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展示课题、作者)

二、学习新课

  1、 指名学生回答“铭”的特点。师补充: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励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记不忘。

  2、 师: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写写他的陋室

  师:陋室有何可写之处呢?我们来读课文。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齐读。(师提示:注意挺胸抬头,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2、 师: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你们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古人是怎样读书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样,摇头晃脑等

  师:古人读书师很有韵味的,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说语气都比较舒缓,老师试着读一下。(师配乐读)

  师:我们要读出韵味来,还是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们结合注释,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解决。(展示词语、句子的意思,学生有疑问自己上来查。)

四、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作者感情。

  师: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再读就要带感情读,谁来读?

  指名学生读,互相点评。

  师: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咱们读了文章,能不能说说你的收获。学生边说边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饿节操。

  2、 结合句子赏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环境是怎样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驳的台阶?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环境幽雅、恬静-------陋室不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大家想象一下,室内谈笑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在谈些什么?引导学生答:韩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王叔文煮酒论当今时代英雄;韩愈扼腕长叹,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柳宗元在吟诗作画,感叹梦得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无穷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抚琴调弦,展卷读经,怡然自得,安贫乐道-----陋室不 陋。

  3、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

  3、 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杨礼赞》,并背诵其中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师:积累的古诗词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生: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一块背诵。

  4、 引发学生思考:外界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读,品味语言。

  1、 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学生找出文中的骈句,边读边体会)

  2、 散句:最后一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要读出抑扬顿挫。

  3、 押韵,找出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 修辞,比兴等手法,很有艺术感染力。(依据学生上课的情况,灵活处理)

  5、 学生可以自己提出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师生一块品味。

  6、 读:男女分读骈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块读。(配乐朗读)

  7、 背:

  师: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语言魅力,能被选入《古文观止》确实是文有所值。咱应该把它积累下来。 指名学生背。(在指导背诵上有些困惑,没想到好的方法。)

  师: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积累下来。

六、拓展

  师: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41894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