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2)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陋室铭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此文之所以能够久为流传,是因为文章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在区区81字内运用了对比、引用、类比等手法,让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做胸襟豁达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说学生

  (一)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译法——留、删、补、换、调、变等,本文的字词难度也不是很大,再加上课前的认真预习,因此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很顺利的完成,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很好地解决。

  (二)学习风格的分析

  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两段六环”构建工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一)学生借助学习用具完成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 晓背景 扫障碍

  2.译句子 品语言 学写法

  3.明主旨 悟情感 懂意蕴

  (二)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三)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四)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 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 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五)学生汇报展示。(汇报前诵读课文)(15分钟)

  六、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七、随堂测试(5分钟)

  八、布置作业(1分钟)

  我设计的导学案:

  一、意蕴悠远赏名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2.“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此题3个小题的设计意在引出“比兴”的写作手法。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此题意在指出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说明什么?是什么写法?

  此题意在阐述一句通过写交往之朋友的“不俗”来衬托自己的不俗。

  二、学以致用洗心灵

  6.请用一句话评价与你交往密切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此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三、类比贤人展胸襟

  7.你知道文中提到的诸葛亮和杨子云是怎样的人吗?表明作者有怎样的志向?

  此题的设计意在明确写法是运用类比,表明作者也具有诸葛亮和杨子云等人的志趣和抱负。从而引导学生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 找出全文主旨话,说说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此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前后照应,进而深化主旨。

  四、拓展延伸育今人

  9.作者借助陋室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这种胸襟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此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以及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进而思考本文的时代意义,引导学生做胸襟豁达之人。

  附:板书设计附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馨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青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雅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静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高

  引经 据典 表 态度 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743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