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反思《陋室铭》教学(2)

陋室铭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重点说说研读环节。文字背后是人,是作者的人生,思想,境界。这个教学片断,通过四读,读出了晴空一鹤,读出了先生风骨,可谓是一唱四叹,余音袅袅。蓄势,盘马弯弓射不发;朗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借助背景材料和自己文本理解的引领,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一段生命的旅程与情感的攀登。

  但是,我还有一些顾虑:

  是尊重?还是灌输?通观这个教学片断,学生总共才只有两次回答,四次齐读,这样的学习参与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对话”理念吗?

  谁才是文本意义的建构者?文本意义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建构的。而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应该是在老师教学推进下的学生个体的自我建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但是,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是老师在向文本提问并最终由自己作出了回答,这里呈现的是老师的深度解读,在这里学生成了文本意义的消费者,因而,老师是否有灌输的嫌疑?

  阅读教学的归宿是情感?还是语言文字?再来考查这个教学片断中的四读:一读,是明心迹;二读,是感气度;三读,是增豪情鼓壮志;四读,是读出晴空一鹤先生骨。这样的不是特别“煽情”的文本是否适合如此大肆“煽情”?(“煽情”一词在语文教学中是贬义多些还是褒义多些这里姑且不论。)学生解读文本的归宿应该是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本课例是否做到了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来触摸语言文字,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进一步体味,生成学生自己的文本意义世界,从而提升其语文素。  拓展知识: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oushiming/922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