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风筝的教学实录(2)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而所有的这些仅仅是要说“我”的“粗暴”吗?想想在这儿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投影相关链接:

  材料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  子

  材料二:鲁迅父亲早逝,他便以一个封建家长的资格来管束教导弟弟

  ------李允经)

  (学生边读边讨论)

  生19:我认为作者是在表现一种人对人的压迫。

  生20:我觉得这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师:你对中国历史很熟稔,一下子就触及到思想的本质。这应该是风筝所藏密码之二了吧!请上来写出你的发现。

  (学生板书:封建专制)

  师:好,很工整,请继续寻找文中的风筝。

  生21:在第七自然段中还有补过的风筝。

  师:你的概括紧紧扣住文章的语言,很精准,那我为什么想到要补过呢?

  生2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我”是在进行“精神虐杀”。

  师:你是联系上文找到了原因,真聪明。能说说何谓“精神虐杀”吗?

  生22:我觉得摧毁风筝实质上就是在摧毁童心,扼杀儿童的天性。

  (教师鼓掌)

  师:你就是位小小思想家,考虑问题有深度!“精神虐杀”作为风筝所藏密码之三很清晰了,也请你来写一下。

  (学生板书:精神虐杀)

  师:“我”成了制造“精神虐杀”的刽子手,“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责,那“我”想怎么来补过呢?

  生23: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师:这只补过的风筝最终放飞于蓝天了吗?

  (学生齐摇头)

  师:为什么?

  生:【齐声】我们已经是大人了。

  师: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放之于成人身上,便可能只成了小丑。所以请同学们记住有时生命不可错过,有些错失是无法补救的。“我”还想过其他的补过办法吗?

  生24: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师:有效吗?

  生:【齐声】没有!

  师:看看小兄弟怎么说的?

  生:【齐声】有过这样的事么?

  师:读得很整齐,味道淡了点,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25:有些惊奇。

  生26:还有些茫然。

  师:好,那就再读一遍。

  生:【齐声】有过这样的事么?

  师:对此“我”又是怎么看的?

  生27: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摇头)

  师:先看看谁在说谎?

  生27:弟弟在说谎,他想安慰哥哥。

  生28:不对,是“我”在说谎,小兄弟根本没有怨恨了,也就无宽恕可言,“我”硬要他宽恕的话,就是自欺欺人了。

  师:讲得太好了,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自己是怎样说的。

  (投影相关链接:

  材料三:自己做过的错事应该牢牢记住,并不是人家不记得了就可以过去。 ------鲁迅

  材料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学生齐读)

  师:谁能发现此处所藏的密码?它体现了一种智者之思。

  生29:表示“我”在不断反省。

  师:好,能用四字短语来表述吗?

  生29:自我反省。

  师:把它写出来!

  (学生板书:自我反省)

  师:我们一路探寻,一路思考,已经解读出风筝所藏的四层密码,了不起,还能有新发现吗?

  (学生迟疑)

  师: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

  师:“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有什么暗示吗?

  生30:这里还有一只风筝。

  师:怎么解释?

  生:想到故乡的春天“我”就会想到风筝。

  师:给这只风筝起个名字,好吗?

  生30:我觉得是逝去的风筝。

  师:不错,那老师来把这两个自然段读一下,请大家体会这里面的感情。

  (教师范读)

  生31:表达了“我”内心的“沉重”和“悲哀”。

  师:用文中的语句表述得再完整些。

  生31: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师:为什么“只得沉重”,为什么“悲哀无可把握”?小组讨论一下。

  生32:“我”无法摆脱自己制造的“精神虐杀”,所以只能痛苦,“只得沉重”。

  生33:小兄弟已全然忘却了自己所受的“罪”,让“我”无法求的宽恕,所以有“无可把握的悲哀”。

  师:看来“我”面对无法改变又不可摆脱的现实保持着清醒,正视别人忘却都不再提及的罪责勇于去担当。这让老师想到了季羡林先生,想到了他写的《幽径悲剧》。

  材料五: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季羡林

  材料六: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 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史铁生)

  (师生齐读)

  师:作为思想启蒙者,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请联系史铁生的这段话来思考。

  生34: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精神。

  师:发现得太深刻了,人类开始自我救赎,上帝就笑了!

  (学生板书:自我救赎)

  五、完成解码,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发现的五层密码依次排列,我们一起将它们串连缀接一下吧!

  师生:《风筝》告诉人们要保护儿童天性不受封建专制的精神虐杀,要在自我反省中完成自我救赎!

  师:这不就是鲁迅在《狂人日记》结尾处喊出的“救救孩子”!不也在告诉我们要保持人格之真,绽放人性之美吗?

  (教师板书:保持人格之真    绽放人性之美)

  师: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可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依旧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温度和穿透力量。同学们,我们还会怕周树人吗?  生:【齐声】不!

  师: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挑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放风筝去!(同学一片欢笑)

【鲁迅风筝的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鲁迅风筝教学实录

2.《风筝》鲁迅教学实录

3.风筝鲁迅课堂实录

4.《风筝》(鲁迅)课堂实录

5.鲁迅雪的教学实录

6.鲁迅风筝课堂实录

7.鲁迅的作品《风筝》

8.鲁迅风筝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20525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