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故乡》看鲁迅的“农民情结”(2)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鲁迅在《故乡》中为我们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农民的生存环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现状,真切地叙述了农民的生活疾苦,深沉地表达了“哀其不幸“之情。总之一句话,倾注了他对中国社会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

  鲁迅在《故乡》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的“深冬黄昏图”,阴晦、萧条,没有一丝活力。极为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广大农民生存的自然空间。而广大农民生存的社会空间更是糟糕透顶:连年的饥荒,繁多的苛捐杂税,兵、匪的抢夺,官、绅的压榨等等,当时社会如此之现状,可想而知广大农民又是何以聊生呢!而作为中国农民个体之一的“闰土“以这样一副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就不能不叫人为之心寒而掬一把心酸同情之泪了。

  长年的少食缺食脸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黄之色;长年的吹着海风劳作两只眼睛周围肿得通红;长年的劳作双手变得又粗又笨,以致到了深冬开裂得如同松树皮一般;时至深冬身上无衣可添,仅穿着一件极薄的棉衣而冻得浑身直打哆嗦。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农民苦难生活的特写。中国的农民就是这样长年劳作而食不裹腹、衣不暖身的挣扎在死亡线上。

  作为中国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广大农民为什么就不能得到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呢?鲁迅从《故乡》中借为闰土之“取名” 却是这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农民千百年来一直没能拥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那就是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广大农民的“生辰八字”即命运里,缺少的就是一个“土”字。所以鲁迅要叫农民闰(认)土,那就是真正地认定并拥有属于农民自己的土地。中国的农民不应成为土地的奴隶而应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便是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历代社会制度一直都未能为中国的农民所具体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也就是造成当时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如此悲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736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