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备课(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五、李白诗歌的最大特点是融合了屈原和庄周的汪洋恣肆的艺术气概。李白把屈原的积极用世和庄周的消极出世两种对立的思想统一融合起来。既有屈原那样热爱祖国和人民、忧虑国事、以安社稷为己任的思想,又有庄周那样反抗权贵蔑视功名富贵、追求自由解放甚至脱离现实世界的思想。

  他的作品既有屈原的执着炽热的感情,又有庄周放达超脱的作风。

六、古代对李白的评赞:

  李阳冰《草堂集序》评李白诗曰:“千载独步,唯公一人。”皮日休《七爱诗》云:“惜哉千万年,此后不可得。”

七、《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注:

  题目下注:一作《别东鲁诸公》。

  “天台四万八千丈”:四,当作“一”。

  “越人语天姥”:语,一作“道”。

  “对此欲倒东南倾”:欲,一作“绝”。

  “脚著谢公屐”:著,一作“穿”。

  “洞天石扉”:石扉,一作“石扇”。

  “訇然中开”:中,一作“而”。

  “霓为衣兮风为马”:风,一作“凤”。

八、[评笺]

  王琦注引范德机云:梦吴越以下,梦之源也。以次诸节,梦之波澜也。其间显而晦,晦而显,至“失向来之烟霞”,梦极而与人接矣。非太白之胸次、笔力,亦不能发也。“枕席”“烟霞”二句最有力。

  吴山民《唐诗选脉会通》:千岩万转下三句,梦中危景。又八句,梦中奇景。又四句,梦中所遇。“惟觉时之枕席“二语,篇中神句,结上启下。“世间行乐”二句,因梦生意。

  沈德潜《唐诗别裁》: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唐宋诗醇》: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 ,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若中间梦境迷离,不过词意伟怪耳。

  方东树《昭昧詹言》:我欲以下正叙梦,愈唱愈高,愈出愈奇,“失向”句收住。“世间”二句入作意,因梦游推开,见世事皆成虚幻也,不如此则作诗之旨无归宿。

  陈沆《诗比兴笺》: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首言求仙难必,遇主或易,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言欲乘风而至君门也。“身登半壁”以下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醉草殿廷,侍从亲近也。“忽魂”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九、本诗为游仙诗,写于天宝五年,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借梦游超脱现实,仙境也有长安三年的印迹,“安能”一句,一吐翰林供奉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十、课堂设计时,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

  此诗写了梦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梦前,梦中,梦后)

  梦中的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怎么变化的?(梦中危景,奇景,奇遇)

  你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如何认识?

  你同意下列哪种观点:

  本诗洋溢恣肆,意境奇特,借助丰富的想像,展现了作者对寄情山水的超脱。

  本诗借梦言志,借梦来反映现实,又超脱现实,梦境反映了长安供奉三年的得意、迷茫、失意,“安能”一句,一吐其郁闷之气,展现自由于山水的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youtianlaoyinliubie/2045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