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两种生存状态(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从上面所说的两种状态来看,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李白天生追求自由,无拘无束,而他所处的时代仍是封建王宫,这就形成了矛盾,让他一直徘徊在这两种状态之中,既在政治、仕途上感到不自由,又在寄情山水时又少了一丝的洒脱。

  我们说,最能表现李白的两种状态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是一首写梦游奇境的诗,但又不同于一般游仙诗,诗中表现出深沉的感情和激烈的抗议,在虚无飘渺的梦境描述中,着眼于现实。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对此欲倒东南倾”,“瀛洲”可以理解为仙道,“天姥山”可以理解为建立功名,既然仙道很难达到,那么建功立业应该不难。在天宝元年,由于好友元丹丘经玉真公主推荐,李白被玄宗召进长安,此时李白心情自然是相当激动,从诗句“一夜飞渡镜湖月”“送我至剡溪”可以看出来。其中的“飞”字,更是能集中的展示出他平步青云的兴奋和凌云壮志。而“送”字,向我们传达虽然登山的过程很艰辛,然而在他看来是轻松容易的。之后又有“身登青云梯”,他内心产生了自己终于到了可以建功立业的时候了的想法,对自己的才华也更加肯定。等到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也就是见到玄宗,并得到赏识,赐予了官职,李白以为自己的才华得到了赏识,理想就可以实现了,心情犹如在黎明破晓时见到升起的太阳一般高兴。但下面笔锋急转,他发现现实并非如此美好。诗中写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唐玄宗并非让他做一个谋臣,只是让他做一个吟诗作乐的臣子,于是开始的那种轻快与兴奋转变成了对路途的迷茫和疑惑,真是犹如司马相如被汉武帝“俳优蓄之”。而此时,他在政治上也遭到排挤,而官场上也是尔虞我诈,“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仙人之兮列入麻。”他把现实——官场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变形,正是代表了诗人的态度,诗中描写景物是回肠荡气,实际上是一种反讽,讽刺官场的黑暗、相互倾轧、谗言媚主。在这样的官场,既违背了自己“安黎元,济苍生”的初衷,也与其追求自由的性格南辕北辙。终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古来万事东流水。”由梦到现实,短短的几笔,诗人将世间世态描绘出来,其中包含了自己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明白人生在世的时间如须臾,为何让自己不快乐呢?既然官场不适合自己,还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去追求自由吧。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鄙薄富贵,在这点上类似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正所谓“凡物不平则鸣”,经历了政治上的失败,李白开悟了,开始进入了另一种生存状态,带着潇洒豪放的状态去寻访名山了。能在不幸与黑暗中,保持愤怒的能力,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对正义的渴望,才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youtianlaoyinliubie/2490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