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美(2)

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这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富于“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他酷爱自由,追求解放。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合李白叛逆不羁的性格,他要登涉这些山川与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殊不知受宠之后竟然成供黄毒娱乐的工具,唐玄宗给了他特殊的礼遇,将他召到京城长安,但并不授予实权,只不过把它看做文学侍臣,让他做些行乐的词章罢了。同时,在官场的倾轧中,他还不断遭受到权贵们的排挤。这使李白陷于极大的苦闷之中。天宝三年,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先是离开长安,来到山东,第二年又离开山东南游吴越。在将要离开山东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当时的李白,可以说欲报国而无门,欲出仕却放还,思想上呈现出追求理想与憎恨现实,要逃避现实却又不能忘却的极度矛盾之中。李白要排遣胸中块垒,驱除心中苦闷,一个美好的神仙世界便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多么美好瑰丽的境界啊!且不说青山的雄伟陡峭,且不说“半壁见海日”的广阔俏丽,且不说“空中闻天鸡”的美好,单就那“迷花倚石”的迷恋,已令人乐而忘返了。单这还不算,诗人着意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妙绝伦的神仙世界:蓝天无垠,日月齐辉,天山的仙君们光彩照人,齐聚一堂,平等生活,自由歌唱……诗人为什么要描绘如此美好的境界呢?无疑,诗人是想借这仙境来表达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眼里,这仙境就是他憧憬的生活,就是他梦中的追求,他借这样的仙境直脱脱的发出这样的呼唤:我爱这样的生活!又无疑在呼喊:我憎恨朝廷的生活,世俗的生活!这一如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李白一颗鲜红而跳动的心,就如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活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世上没有不醒的美梦。梦醒之后,诗人有一种遗憾,有一种落,有一种抱怨,有一种无奈,人不是随心所欲的轻飘飘的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现实依然是那样黑暗,那样污浊,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感叹,甚至于又有皈依与隐居生活的念头,要骑白鹿,访名山,忘掉现实,逃避现实,但这又谈何容易,皇帝、朝廷、长安、中国……现实生活硬生生地再一次撞入诗人的心扉!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诗人所神往的,但是他也很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痛苦的心灵,汹涌的心涛。诗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乎,他发出震惊天地的呼喊:“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上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蔑视。

  这呼喊,犹如一声惊雷,犹如一道闪电。于这惊雷闪电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坚强不屈,刚直不阿的个性和爱憎分明、毅然决然的离开朝廷现实生活的态度。

  这就是李白,爱便是爱,憎便是憎。诗歌主题的直白和显豁便出于诗人的性灵,源于诗人的性情,可以说,没有李白,便没有梦游,没有李白的性情,便没有李白的诗风。相对于一些诗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无力表白,一些诗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的羞羞答答,李白更显得纯洁,直露,并因此而可爱。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正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至真,是人生的楷模,是诗歌的生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youtianlaoyinliubie/2490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