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木兰形象的跨文化书写(7)

木兰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先看贞德,自法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比赞(Christine de Pisan)的诗歌《贞德》以来,圣女贞德这一形象在欧洲文学中便屡见不鲜,但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将其塑造为一个宗教异端与无耻妇女,伏尔泰的长诗《姑娘》中的贞德形象虽不无可敬之处,可与其称之为战争女英雄,不如说是一个周旋于贵族身边的轻佻女子;直至席勒作《奥尔良姑娘》,贞德才真正被塑造成一个为了祖国荣誉而献身的女英雄形象,但席勒笔下的贞德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不仅改写了贞德被宗教法庭烧死的结局,更为贞德增加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萧伯纳的历史剧《圣女贞德》中贞德是一个朴实率真的农妇,被赋予了明显的新女性色彩,常被纳入到易卜生《玩偶之家》所开创的娜拉式新女性形象的脉络之中;马克 吐温笔下的圣女贞德则冷静沉着,富于大将之才。

  总体而言,世俗的功勋与宗教的异端之间的矛盾是贞德形象的矛盾集结点,女扮男装增添了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改写者们也往往乐于为这个奇突的故事抹上几笔罗曼史的色彩,但在大多数文本中,贞德依然是那个被宗教法庭的烈火烧死的殉教者,贞德形象的改写是从属于基督教故事原型的,她的命运之中有不容抹杀的悲剧色彩与宗教内涵。

  那么,木兰呢?

  宋代何汶在《竹庄诗话》里说:“木兰,孝女也。”清代无名氏为木兰作传,则直题名为“忠孝勇烈奇女”。一语惊醒梦中人,看似叛逆的木兰,得到的评价竟然全然合乎传统社会的主流规范。

  中国自古强调以忠孝治天下,在家尽孝便是为国尽忠,忠孝合一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忠孝之说深入当时人心。明代徐渭在《雌木兰》中把木兰塑造成一个与“黑山草贼”作战的英雄形象,也是强调木兰的“忠孝两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2542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