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木兰诗》铺排艺术欣赏(2)

木兰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双向式铺排

  1.双向交叉式: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面是“机”,一面是“女”;“机杼声”中有“叹息”声,“叹息”声里有“机杼声”。描写对象是两个,描写的内容既相对应,又相融合;既构成对比,又构成映衬。“不闻”,是心中不闻耳中闻;“惟闻”,是耳中不闻心中闻。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与上例相反:“不闻”,是耳中不闻心中闻;“但闻”,是心中不闻耳中闻。其中“但闻”是充耳之声,“不闻”是心中感应;“但闻”与“不闻”是以有显无,无声胜有声。作者在对两种声音效果的处理上,运用的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表现手法。

  2.双向平行式: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同一个意思,分别站在“阿爷”和“木兰”的角度复说,强调的是一个“无”字,家中没有适合从军的男儿;读者感受到的却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无奈。“无大儿”是就阿爷而言,“无长兄”是就木兰而言,叙述角度不同,陈述内容各异,但平行的两条线却指向同一个两难的处境:君命不可违逆,阿爷不便从军,如何是好?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指北方,“寒”是北方的气候特征,“朔气”和“寒光”的铺陈,诉诸于感官,本已令人因寒而栗;再加上“金柝”(古代打更用的金属梆子)和“铁衣”(铠甲)的渲染,使人自然联想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男儿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天雪地里守望“莽莽”,尚且苦不堪言,何况木兰?单调,更孤独;身寒,心也寒。

  3.平行交叉式: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是一个互文见义句,也构成严格的对偶。“将军”和“壮士”可理解为复指木兰,从两个角度表明木兰的身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英勇善战的“壮士”。叙述者对木兰的才能和功绩的称颂尽寓于身份称谓中了。“百战”和“十年”言战事的频繁和持久,“死”和“归”又可理解为泛指木兰和她的战友们身经百战,累月经年,出生入死,胜利凯旋。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在家时,“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皆知其为女流;替父从军,“与子同袍”,伙伴们竟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诗尾以温顺、机警的雌雄双兔为喻,既增强了出人意料而富于传统审美观的喜剧气氛,又表达了叙述者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让人感受到一个女孩子的自重和自矜,自信和自豪,一个天真、俏皮、清纯、温婉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句先言雄兔,后言雌兔,然后双兔并提,构成铺排上的平行与交叉;同时体现传统文化心理上的“贵柔守雌”。

  四、多向综合式铺排

  1.多向并行式:

  爷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一组铺排可以说是长幼有序,先交代爷娘,再言及阿姊,最后落笔于小弟,也与这首诗中表现的美好的伦理亲情相吻合。诗中的铺叙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其行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爷娘“出郭”相迎,是迫不及待;“相扶将”,既回应了开头“阿爷”的不便从军,又切合十余年后两位老人相互扶持的身体状况。阿姊“理红妆”,既表现了与阿妹一个红妆、一个武装的区别,又表现了姐姐对妹妹的敬重、爱慕;“户”指门而非窗,“当户”的交代,巧妙地传达了作为足不出户的女性的阿姊一边打扮,一边在门口张望时的期待和忐忑心理。小弟极具个性,虽未能如木兰姐姐那样在战场上杀敌,但杀猪宰羊一样“霍霍”有声,须眉不让巾帼;而这又隐隐传达了一种期许:将门之后,后继有人。这一节铺叙使人物情态各具,神形毕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渴盼,充满了团圆的喜庆气氛。

  2.纵横交错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是一段揪心的描写,有着时与空的对应:旦――爷娘(故乡),暮――黄河边;旦――黄河,暮――黑山头。有着身(声)与心的错位: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与时间对应的是地点,“黄河”之险、“黑山”之凶,与家的宁静、温馨无异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反差;“流水鸣溅溅”“胡骑鸣啾啾”充耳而不闻,“爷娘唤女声”却反反复复,暗示木兰与朝夕相处的亲人天遥地远息息相通,表达亲人远离时割舍的怛痛和如焚的忧心。“旦”而“暮”的交替,一如黄河之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此后,远隔天涯,“死生契阔”;水之黄、山之黑,接踵而至,涉险境、趋凶途,生死难卜。父母再也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女儿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但割不断的是永远的牵挂,挥不去的是无尽的思念,眼前是朔气、金柝、寒光、铁衣,心中是故土、家园、亲人、亲情。

【《木兰诗》铺排艺术欣赏】相关文章:

1.《木兰诗》中的铺排手法

2.《木兰诗》语言运用的铺排方式及其作用

3.木兰诗

4.《木兰诗》改编

5.《木兰诗》主题

6.《木兰诗》的内容

7.《木兰诗》作文

8.木兰诗的大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32356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