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木兰诗》教学设计(3)

木兰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5

  一、以“导读”切入课文教学

  (屏幕显示)

  《木兰诗》,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朗读课文,明确段意

  1、把重要的字词发音读准确

  机杼(zhu)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朔气 金柝 策勋 赏赐 溅溅

  啾啾 霍霍 旧时裳

  2、第一次朗读。要进入情境。

  3、第二次朗读,要明确每一段的大意,就是,每一段究竟是写什么呢?

  4、师:我发现了这篇课文的一个秘诀:可以用每一节诗里面的句子来概括段意,但是我只告诉你们一半的秘密,另一半的秘密,你们马上就可以从我的点拨里感受到。

  学生朗读第一节。老师概括段意:“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学生朗读第二节。老师概括段意:“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学生朗读第三节。老师概括段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学生朗读第四节。自己概括段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学生朗读第五节。自己概括段意:“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学生朗读第六节。自己概括段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学生朗读第七节。自己概括段意:“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师:大家的聪明在哪儿呢?聪明在发现规律了,从规律里面能够提炼出段意。这首诗几乎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可以用来概括段意的。

三、选段品析,介绍写作手法

  (屏幕显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师:这节诗分几个层次?——三个。

  你们要品析这一段写出了哪些内容,还要品析哪些字用得特别的美,特别的精致……

  (学生思考 做批注 发言评点)

  (屏幕显示)

  表现了:

  征途之遥

  征战之勇

  军旅之苦

  百战之烈

  十年之艰

  ——字字千金,惜墨如金

  师:1、请大家积累一个“戎”字。“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就是军队、军事,由于这个含义,就有了“兵戎相见”这个成语,就是打战。“投笔从戎”,指的是文人不写文章了,去打战。“一身戎装”写的是军人穿的军服。“戎马生涯”指的是一辈子就是在打战里面过来的。“戎马倥偬”这一辈子就在战斗了,感觉忽然就过去了。“戎机”就是战争、战斗、军事。大家看,“戎”字很古老,但是并没有远离我们。

  2、还要积累一项修辞——互文。大家做笔记。上下句或若干句,它们的意思是互相交错、兼顾、补充的,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句子句与句之间,彼此交错,互相补充。

  3、还要有一个积累,四字词语:惜墨如金。

  (屏幕显示)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几个层次?——三个

  (屏幕显示)

  例说这一节语言表达的传神之美。

  (学生思考 发言评点)

  (屏幕显示)

  传神的动作描写把爷娘的“疼爱之心,阿姊的“喜悦之态”,小弟的“快乐之情”,以及木兰的“闺中情怀”“女儿本色”和伙伴们的“惊讶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1、继续积累:一个“阁”

  字。“阁”,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就是楼阁。《木兰诗》中的阁,特指女子的卧室。“闺阁”是指女孩子的房间。有的地方,小木头房子也叫阁。还有许多美好的词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诗里有“亭台楼阁”“仙山琼阁”“束之高阁”,还有“空中楼阁”,现在用它来比喻不切实的想法或美妙的幻想。

  2、还要积累一对成语:“磨刀霍霍”,现在把它解释为“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地活动”。“扑朔迷离”现在用它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

  3、刚才讲了一个词语叫“惜墨如金”,现在再积累一个带“墨”的成语——挥毫泼墨,就是不惜用繁笔来描写。

  (屏幕显示 学生齐读)

  《木兰诗》有时惜墨如金,极其简练;有时泼墨如水,尽力铺排。紧扣木兰是女郎来塑造既有英雄气又有儿女情的木兰形象,传达出美好的意蕴。

  师: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云鬓花环,楚楚动人,这就是花木兰;“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萦女儿情”,这也是花木兰。《木兰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画册上,再也找不到诸如此类的第二人了。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

  3.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把握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听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诗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首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又叫汉乐府。秦时有乐府机关,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重建乐府,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把由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

  二:朗读课文,熟能成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师提问:这首诗歌的每句有几字?

  点拨:这首乐府民歌以五字句为主,还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不显得呆板。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又有变化,不会形成顺口溜。

  2.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的特殊字音:

  军帖(ti) 帖(ti同“贴”)花黄

  可汗(kèhán )十二转(zhun )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3.找出每一小节的韵脚,读出诗歌韵味。

  4.划分节奏,有节奏地读课文。

  老师点拨: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五字句划分为二三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七字句划分为二二三节奏);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九字句划分为二四三节奏)

  5.朗读节奏训练,读出文言味道。

  方法:同桌二人一起学习《经典咏流传》中学堂孩童摇头晃脑打节奏,同时在划分节奏处带上延长音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文言韵味。

  6.体会每一小节的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

  师问:你觉得每一小节都用同一种语气读吗?每一小节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边讨论,指多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体会。

  (2)师总结点拨:

  第一小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要读得轻快;“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要读的忧愁低缓,“女--叹--息”中间要有延长音。

  第二小节,后四句写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读得铿锵有力,读出木兰的“男儿”气概。

  第三小节要用到连读,四个“买”之间不要停顿,一气呵成,读出木兰临行前紧张而有序的准备过程。两个“旦”字引领的句子之间也不要停顿,读出木兰行军紧急、匆忙,侧面反映战事吃紧。而句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和“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之间要放缓节奏且声音低沉,读出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才能突出木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平凡人的真实情感。

  第四小节前四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要语速加快,读出战事紧张、战斗激烈的意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要读的低沉、缓慢、悲壮,体现战争的惨烈。

  第五小节要读出对木兰的赞许,特别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更要读出木兰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和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第六小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气氛,特别是“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更要读出那一种欢乐喜庆的氛围。写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既要读出木兰穿上女儿装时无法掩饰的欣喜之情,更要读出邻家女孩的那种小女儿态。“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要读出伙伴们惊讶的口吻,如果加上瞠目结舌的表情就更形象生动了。

  最后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后这个反问句,更要读出那种得意之感。

  6.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段落与段落之间还有连接的词句?

  点拨:“归”,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这个段落间就不要停顿,要快速连读,才能有一种流水潺潺的感觉,也有一气贯通的畅快之感。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女生、男生分两个声部,接龙式试背诵课文。

  三、师总结: 我们在每一小节读法的讨论中,了解了诗歌内容,也懂得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语气、语调、语速的朗读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诗歌时,都能用上这些朗读技巧。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一、观看尚雯婕演唱《经典咏流传·木兰诗》的视频,引入新课。

  二、复习:

  1.提问诗句:(1)木兰替父从军的句子是:

  (2)木兰出征前做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3)写木兰不远万里行军急速的句子是:

  (4)写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5)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时:

  (6)表现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7)写木兰不愿做官的句子是:

  (8)写木兰归家后心兴奋心情的句子是:

  (9)写家人对木兰深切思念,热烈欢庆她回归的句子是:

  (10)表达赞颂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句子是:

  二,理清故事情节

  1.用一个词概括每段内容:

  学生板书:身份 原因 出征 征战 凯旋 团聚 赞美

  2.哪些内容详,哪些内容略?为什么?

  点拨:作者刻意略写战争,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倦,突出表现主人公木兰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

  问:你喜欢木兰吗?喜欢她的什么?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___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句结果,老师板书:勤劳 善良 孝顺 心系国家 声明大义 英勇善战 淡泊名利

  师总结木兰形象:

  木兰不仅是一位女英雄,在国难当头、家庭危机时,她深明大义,挺身而出,替父从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善战,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她同时又是个勤劳、善良、孝顺的女孩子,她热爱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

  她也是个邻家的女孩,她也叹息忧虑,也喜欢“著我旧时裳”,也喜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也喜欢和朋友们开个玩笑:“寻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正是因为以上三点,花木兰才成为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

  四、体会写作特点:

  1、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大声读出来,体会它们都用了哪些修辞?

  2、老师讲解:

  (1)排比、对偶、顶针、互文修辞手法的多次使用,使句子朗朗上口,感情充沛,上下连贯,一气呵成。

  2.押韵:几乎句句押韵,使诗歌韵味十足。

  3、具有乐府民歌的特点:开头一问一答,语言质朴明白。

  五、再次齐背诗歌。

  六、作业:把《木兰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对人物和场景做一些描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39885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