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阅读题及答案(2)

欧阳修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答案:

  2.答案 C解析 C项,见:我,指自己。

  3.答案 B解析 ①不是关于“为文之道”的观点,而是阐述学者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这一情况。④从文中看,应是吴充来信的话,是吴充的观点。⑥是欧阳修自谦的话,说自己还未能学到“道”,但对求道不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

  4.答案 C解析 C项,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5.答案 (1)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

  (2)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

译文:

  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ouyangxiu/2176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