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琵琶行的说课稿(4)

琵琶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语文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作者是白居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唐诗”。《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和琵琶女两个“天涯沦落人”偶然相遇的经过。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另一个就是诗人自己。诗歌在音乐描写、环境渲染、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琵琶行(并序)》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感情自然融合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新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学情,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 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鉴赏诗中第二节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

  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体会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怜悯,陶冶诗人情操里流露出的人性美;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此册的学生,对这首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甚了解,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不能从诗歌中完整地归纳出作者与琵琶女之间相同的身世遭遇。因此,我把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本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来摹写音乐,并将乐曲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因此,鉴赏诗中第二节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学生讨论法和教师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全文,然后互相讨论,由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诵读。此外给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更利于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学法:根据高二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指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另外学习本诗,要善于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我课前先给学生播放《高

  山流水》的曲子,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出话题: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偶遇一位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面对相同的身世遭遇,诗人由衷地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诗。

  环节二 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一篇,感知文章音乐美

  播放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变读字音,提示他们注意诗歌的断句。然后,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动画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接着,我通过朗诵全篇再一次向学生范读全诗,进一步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

  2、略讲一段,了解文章结构美

  我略讲的就是诗歌的“并序”内容,略讲并序,让学生了解“行”这种诗歌体裁,积累文言字词,并要求学生根据并序的内容,找出诗中与之对应的段落,初步了解文章脉络:接下来,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诗歌。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第二条思路:三感,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分别有三次感受。抓住这“三奏”、“三感”,我要求学生自己在诗歌中找出,从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环节三 把握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分析课文。

  1、紧扣一句,感受命运凄凉美

  紧紧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旨句,对比琵琶女和作者相同的身世遭遇,从而品味诗歌主旨句的内涵。这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难点,我也分三个环节来予以突破解决:首先, 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学生很容易找出诗中的这个主旨句(这两句同时也是这首诗的诗眼)。继而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以这个问题来让学生体会主旨句的内涵。接下来我顺势插入作者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补充教材上学生不易考虑到的内容;最后我点拨引导学生抓住三、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诗句,从身世、才华和遭遇三个方面出发,对比阅读诗歌的第三、四自然段。通过上面的三个环节,学生便很容易的归纳出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从而掌握了这个主旨句的内涵。

  2、精讲一段,鉴赏音乐形象美

  诗歌的第二自然段是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唱,我给学生精讲的就是这一段,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难点,我分三个环节来予以突破解决:首先,我给学生朗读本段诗歌,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语言中感知音乐高低起伏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之美?其次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环境来对音乐作侧面烘托。最后我再用讲读法串讲重点几句的音乐描写,让学生从语言上品味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的演奏过程。

  环节四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五: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A江头送客闻琵琶 B歌女倾诉身世苦

  C同病相怜伤谪居 D重闻琵琶青衫湿 E江山聆听琵琶曲 正确的顺序为 A E B C D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1732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