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琵琶行》教案(5)

琵琶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琵琶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可以叙述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对比分析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2、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对比。

 教学方法:

  自读、朗读、点拨、研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前几节课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诗歌作品,今天我们学习一首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师板书:《琵琶行》 白居易

 二、朗读小序

  请一位同学朗读序言。目的是从序言中了解诗人创作作品的缘由。

三、分析内容

  1、作者创作《琵琶行》的由来。

  诗人创作这首长诗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小序里说“歌以赠之”,要赠送给琵琶女。那为什么要赠送给她?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己从她那里听到了美妙的音乐,这是久违的事情。因为文中说“京都声”,这是作者喜欢听的京城流行的乐调;又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又说“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些琵琶女都一一满足了她。另一个原因是琵琶女的身世与自己相似,流露出了同病相怜的情绪。诗中说“感斯人言,始觉有迁谪意”。

  所以赠送她长句,一是为了表达感谢,二是为了安慰彼此的情绪。

  这是诗人单方面的思绪,那琵琶女对诗人如何?对于诗人的情绪流露,琵琶女内心有没有触动?有。琵琶女的反应是“感我此言良久立”。这里的“此言”指什么?诗中说“如听仙乐耳暂明”“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讲就是身世的认同和音乐的赞赏。良久立之后琵琶女的反应,“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这样一来两个人欣慰的是他乡觅知音,还有知音之外情绪的共鸣。

  教师板书:知音 共鸣

  而这种知音和共鸣,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教师板书:同是天涯沦落人

  2、“沦落人”的叙说

  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师板书:琵琶女

  请一位同学读相关琵琶女的诗句,其他同学概括她的身世。

  如:开始生活环境优裕,演奏技艺高超,容貌娇美,受人捧爱;后来年长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独。

  既然我们说“沦落”,那身世前后肯定会形成对比,都是前面好后面不好的没落,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琵琶女的前后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京城——九江 貌美——色衰 捧爱——冷落

  年少——商人 欢乐——孤独

  请同学们一起读相关诗句,体会琵琶女的身世。

  二是青衫男的身世。

  教师板书:青衫男

  这个语言具有网络风格,但在这里并不是戏谑诗人的说法,而是设想诗人现在并不会把自己作为一名官吏,而是作为一个与琵琶女有着相似命运的人,都是有着相似命运的沦落人。

  请一位同学来读有关诗人身世的诗句,其他同学概括。

  如:辞别帝京,谪居九江,卧病浔阳,住地阴湿,风景单调,孤苦伶仃。

  同样可以形成身世的前后对比:

  帝京——浔阳 健康——卧病 繁华——偏僻

  丝竹——村笛 酬酢——独倾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有关诗人身世的诗句。

  以上就是沦落人的各自的身世命运,但作者说“同是天涯沦落人”,那“同”在哪里呢?

  都是由京城流落到了偏僻的地方;都是身体受到了损伤;欢乐的往事都变成了郁闷和孤独;当年的男女主角都已经失去了位置。

  那么两个人内心的郁结主要在于哪里呢?概括地讲,现在身世获得共鸣的同病相怜的主要精神上的孤独。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诗中可以看出他也有朋友作陪也有酒有菜,那为什么对琵琶女这样钟情呢?为什么只有琵琶女能够引起自己的共鸣呢?因为琵琶女明显地在抱怨自己独守空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落差而遗憾。诗人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也很孤独。他处处流露出的是浔阳城环境的艰苦,没有音乐的滋养。他们都注重的是精神快乐。眼前的朋友并不能派遣他的孤独。主要在于他和她身世的相似,都是同病之人。

  另外也可以设想,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也就罢了,如果是作者虚构出来的,那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还是为了诉说身世沦落的悲苦,渴望寻得知音得到理解的精神孤独。

  教师板书:精神孤独

  3、揣测音乐的情绪流露

  以上是诗人的心声,也是琵琶女的想法。诗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琵琶女也同样如此。那么琵琶女渴望理解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音乐,就是琵琶声。那诗人能理解她的琵琶声吗?能。依据是为她写歌词,而且在诗中对她的音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那么诗人听了几次琵琶女的弹奏?两次。两次的感受相同吗?不同。第一次听后“叹息”,第二次“掩泣”。程度上来讲,第二次音乐对他的触动最大。那他描写琵琶女弹奏的音乐时,是第几次听到的情形?第一次。为什么不写第二次的情形?也许是因为人的感情在失去控制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如嚎啕大哭也许并不会比偷偷掉泪的感情有厚度。

  但我们知道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在描绘琵琶女弹奏的时候,其实已经明白了她的身世,所以他这时候回忆音乐的时候,已经带有了情绪的共鸣。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揣测诗人在描写音乐过程中的情绪流露。

  思考:你能从琵琶女的音乐中听出她的身世吗?或者诗人自己的身世从音乐中可以得到印证吗?如果没有听出来,那你听出了什么?如果听出来了,那么诗人是如何做到的?

《琵琶行》教案 篇9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琵琶行》教案 篇10

  一、《琵琶行》相关知识

  1、参见洪迈《容斋随笔》“琵琶亭诗”“白公夜闻歌者”“琵琶行海棠诗”“白公咏史”等条目。

  2、“瑟瑟”别解:

  明杨慎《升庵外集》:“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今详者多以为萧瑟,非也。瑟瑟,本是宝(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枫叶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咸怪今说之异。余曰:曷不以乐天他诗证之:其出府归吾庐诗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云,‘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蔷薇云,‘猩猩凝血点,瑟瑟蹙全匡’;闲游即事云,‘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太湖石云,‘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亦状太湖石也;早春怀微之云,‘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暮江曲云,‘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诸诗以‘瑟瑟’对‘斑斑’,对‘苍苍’,对‘猩猩’,岂是萧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杨升庵云: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宝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为赏音!而陈晦伯以‘瑟瑟谷中风’正之。夫诗人吟讽,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刘自言声,又岂相妨?而必泥以萧瑟之‘瑟’字耶!杨又引白‘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正之,尤为妙绝。”

  ──以上摘自顾学颉、周汝昌选注《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黄子云《野鸿诗的》)

  ──以上摘自吴熊和主编《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这一篇《琵琶行》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须步步映衬,处处点缀,在组织处,在悠扬处,笔意总须层出不穷,并须处处顾到主意,要细腻熨帖,要联贯回护,才能尽长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2月第2版

二、扩展阅读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④。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⑤。颖乎尔诚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肠!

  注:

  ① 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② 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 跻攀:登攀。

  ④ 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⑤ 滂滂:流淌的样子。

  ⑥ 诚能:确实擅长(弹琴)。

  ⑦ 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琵琶行》教案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琵琶行》教案汇总6篇

2.《琵琶行》教案汇总5篇

3.《琵琶行》教案汇总9篇

4.《琵琶行》教案汇总7篇

5.《琵琶行》教案

6.琵琶行教案

7.琵琶行教案

8.《琵琶行》--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40977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