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琵琶行》教案(6)

琵琶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琵琶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辅助:

  幻灯片

开课时间:

  20xx年3月

开课班级:

  高三(6)班

教学过程:

1. 导入

  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

  (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 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 分析:中学语文在线

  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

  三次:岸上闻曲 船上听曲 船上再听曲

  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

  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

  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

  作者为什么要叹息?

  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

  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

  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 卧病 地僻 心苦

  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

  齐读第五节,思考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⑤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句的情感内涵?(讨论进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强调本诗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听了不禁潸然泪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们读了唏嘘不已。人生的沉浮谁能主宰?只可叹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请同学们再读2、3两节,找出最能打动你情感的语句,并说出你的体会。

  教师预计学生可能交流的语句:

  l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曾经年轻貌美,才艺出众,却不知年长色衰后竟有那样凄凉的人生!

  l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l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回想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风光无限,有豪华奢侈的纵酒放歌,有醉生梦死挥霍光阴,和今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年长色衰,无奈委身于重利轻离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独守空船

  看江水冰凉,明月无情,这时刻是何滋味?以景衬情。

  l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忽梦”实非偶然。内心时刻被巨大的沦落感侵蚀着,那一道道纵横的泪痕实在是无人倾诉而无奈时的一种情感释放呀!白日的痛苦谁都不愿带到梦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梦也痛苦,然则何时而乐也?

  l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贬谪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有兼济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连阴雨,雪上加霜。

  耳不闻雅乐,眼不见令人赏心悦目之景,见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这样的感伤之景,听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从中来的杜鹃声和猿哀鸣,怎能不时时被贬谪之意包围?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良辰美景无人同赏,一人独饮用孤独寂寞酿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与“丝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显然有寓意,流露对贬官的怨言。

  l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兴奋、激动中看出对丝竹之声的饥渴,这实在是贬谪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啊!

  ⑦ 评价学生的发言,以一副教师自创对联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上联:琵琶女奏琵琶曲,弹者有心,听者有意

  下联:白居易叹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凉

  横批:同是天涯沦落人

4. 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结束此课。

《琵琶行》教案 篇10

  白居易自幼聪慧,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白居易的近3000篇诗歌中,流传千古的就是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后为什么“江州司马青衫湿”呢?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诗歌的第二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指导朗读

  1、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三、疏通小序,积累字词(看注解,查工具书,和同学交流下列词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业:朗读并翻译小序

【《琵琶行》教案模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琵琶行》教案模板汇编5篇

2.《琵琶行》教案汇编6篇

3.《琵琶行》教案汇编8篇

4.《琵琶行》教案汇编9篇

5.《琵琶行》教案汇编5篇

6.《琵琶行》教案汇编7篇

7.《琵琶行》教案模板

8.《琵琶行》--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42126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