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琵琶行》教案(4)

琵琶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琵琶行》教案 篇5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歌,阅读前线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品味。

课前预习:

  朗读该诗,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课时:

  琵琶行(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3·翻译该诗。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度准字音和节奏。

  2·再读课文,掌握词义理解内容。

  3·能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字词,注意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散读

  二、译一译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

  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

  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

  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

  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

  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三、背一背

  要求优秀学生在10-15分钟背诵全诗。

《琵琶行》教案 篇6

  目标设置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 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重点难点

  1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学案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导入】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 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 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 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注意读准字音。

  湓浦口 ( )贾人( ) 荻 花( ) 霓裳( ) 六幺( )

  (二) 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① 齐读小序

  ②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③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 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 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44365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