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钱塘湖春行》的学习(2)

钱塘湖春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歌译文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水面刚刚(与堤岸)齐平,云气(重叠)低矮(得要同湖面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现的黄莺争抢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归来的燕子叼啄春泥(忙筑巢)。

  纷繁的花朵渐渐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住,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喜爱西湖东面(一带的景色),(我在那)反复游赏还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树阴里的白沙堤(更让人流连忘返)。

  诗文分析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描写了西湖早春的迷人景致,体现出西湖早春的生机盎然,表现作者在西湖早春旖旎风光中无比喜悦之情。

  首联(一二句)第一句先点明具体地点,第二句写远眺西湖美景,春水新涨似与堤岸齐平,蓝天里白云低垂似与湖水相连,描绘了湖面景色,体现西湖静态美。

  颔联(三四句)由静写到动,由远眺的轮廓写到了近观的细节。作者选择了春的歌手黄莺和春的信使燕子这两个极具早春特色的春天化身加以描绘,让人感到冬即去春已临,引发人们心中的喜悦。

  颈联(五六句)又由动物写到静物,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信马由缰地踏青在春草上,欣赏西湖畔的繁花,看花的时间长了,人们产生迷乱的感觉。多么惬意啊!作者将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景物,使读者也受到感染。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尾联(七八句)是作者即景寓情,写白沙堤之景,表达自己对白沙堤一带景色的留恋,表现作者欣赏西湖美景时的喜悦兴奋难以抑制。进一步感染读者,使读者在读到这两句后产生去白沙堤感受美景与快乐的冲动。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书香门弟出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白居易是贞元年间的进士,初授周至(今陕西周至县)县尉,在那里写了《长恨歌》和《观刈麦》等名作。后官至校书郎,再后召为翰林学士,任左拾遗、赞善大夫等。这一时期,他意气风发,赋诗撰文,上书献策,积极参与朝廷的政治活动。《新乐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诗篇作于此时。

  后因进谏得罪朝廷官僚阶层,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秋写出了著名的《琵琶行》。后调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杭州刺史。

  唐敬宗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被任命为苏州刺史。两年后因体弱多病而告假休官,56岁回到洛阳。此后虽曾入朝作秘书监,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当时朝廷党争激烈,他不愿介入,就请求退休。终于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管东都洛阳,任河南府尹,在这编定了《白氏长庆集》。后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师)。 71岁出任刑部尚书。846年,他七十五岁时病逝于洛阳,追赠尚书左仆射。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其擅长诗歌,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流传甚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antanghuchunxing/2838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