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试论秦观词的语言艺术特色(3)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秦观词中写“愁”、“恨”的篇什之多,恐怕在历代词人中无人能比。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词在内容上的狭隘性。李清照早就指出了“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的毛病。苏轼之所以要讥笑秦观“学柳七作词”,也是因为秦观和柳永一样,多写儿女之情,内容贫乏,气格不高,纤巧无力。尽管秦观词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就其艺术成就来说,却是相当高的。仅其写“愁”和“恨”的词章,就可以称得上是奇丽婉美、妙中之妙了。

  秦观词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清词砌恨”。“砌恨”出自他的一首很有名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觅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词写于郴州贬所。上阕写景,楼台、渡口、桃源、旅馆、斜阳,本可以构成一幅色调明快的山水画。然而作者在描绘这些景致的时候,只通过一些看似平常的词语的点染,便使本应明快的格调一下子变得沉闷起来。起首一个“失”、一个“迷”,为整首词定下了凄迷的基调。前三句,反映出作者的迷惘。第四句,从“孤馆春寒”写出作者的孤独之感;第五句,借杜鹃悲啼吐露自己怨愤之声。上阕五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真的是情景交融!词的下阕在这种迷离沉重的氛围中直抒胸臆,作者的满腔悲愤之情终于喷薄而出:远方亲友遥相问候的一封封书信,就像一块块沉重的砖,用它们砌出来的是那无穷的恨!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恨呢?在词的结尾,他发出了这样痛心疾首的一问:郴江啊,你本来围着郴山转就是了,可你为什么要流到湘水去呢?我们如果把它翻译成秦观的内心独白,它应该是这样的:秦观啊,你本来可以有自己适意的生活,可是你为什么会被贬谪到这蛮荒之地来呢?这样的一问,包含着对自己无端卷入政治漩涡的悔恨和对捏造罪名诬谄自己的卑鄙小人的痛恨。苏轼作为秦观的老师和知己,是深刻理解秦观心中的这种痛和恨的,据说他在秦观死后常在扇面书写此词的最后两句,并痛惜不已:“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秦观词中,用清词丽句写离愁别绪的还有很多。他喜欢选用“轻”、“细”、“微”、“软”、“小”、“柔”这一类的词语来写景、写人、写情。如: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鹊桥仙》)

  “小阑外,东风软。”(《梦扬州》)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轻寒细雨情何恨,不道春难管。”(《虞美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3438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