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4)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元丰二年春天,秦观准备去会稽探望祖父和正在会稽通判任上的叔父,恰巧这时苏轼从徐州调往潮州。秦观到会稽不久后,一起意料不到的官场风波发生了。因苏轼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坐“乌台诗案”,被弹劾逮捕。秦观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惊骇,一时忧心如焚,急急忙忙渡过钱塘江赶到潮州来探问实情。当时苏轼的一些亲友因怕受株连而不敢往来,有的甚至把苏轼的信件和诗文都烧掉了。秦观不仅前来探问情由,愿助一臂之力,而且后来还写书托苏轼的胞弟苏辙转达,以表示慰问,充分体现出他不愧是苏轼的“患难之交”。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1085年登第,结束了举子的生涯。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也是因噎废食之举。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3507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