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7)

秦观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最后仍回到旅舍的环境上来,词人对着郴江发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意思是郴江环绕郴山,紧相依靠,互不分离,算是很有幸的,可郴江究竟为了什么而要离开郴山,向湘水流去了呢?这里包含三层意思:第一,郴江有幸环绕郴山,也算与呆在郴州的自己紧相依靠,为什么要离开自己流向远方呢?唐代戴叔伦《湘南即事》诗说:“源湘日夜东流去,不为行人住少时。”就是这个意思。第二,郴江环绕着郴山,本来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流下湘潇去”,这正如同自己的一再贬谪迁徙而不得久留一样。第三,郴江犹可以“流下湘潇”,自己在郴州的“孤馆” 里,却是“桃源望断无寻处”,无处可去。短短两句词,只就实地景物,随手拈来,淡淡写去,而含意很深。清人王土稹在《花草蒙拾》中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千古绝唱,坡公常书此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东坡于苏门四学土中最善少游,二人“同升而并黜”,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其相知之深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两句不能不是抒发迁谪之恨,否则东坡不可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苏轼对秦观的贬黜而死,非常惋惜。清人黄了翁对此的看法是:“次阕言书难达意,自己同郴水自绕郴山,不能向潇湘以向北流也,语意凄切,亦自蕴藉,玩味不尽。”(《蓼园词选》)说得明白一点,词人远离故土,流徙南方,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的。秦观经受不住政治打击,他的词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绪。词中对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除了消极地幻想避世以求解脱之外,剩下的就都是无可奈何的悲叹了。  这里用比兴的手法,寄托这一腔深怨,不了解词人身世及其填词时的特定心情,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孟子说“知人论世”,对这首词的研究是特别有用的。词人用心,真可谓良苦矣!

  这首词格调低沉凄婉,风格近似李煜。语言自然而清新,并善于就眼前景物摄取和创造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所谓“酒边花下,一往情深”,正可以见出秦观在婉约派词人中是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guan/3911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