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课时

沁园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章《沁园春雪》的公开课对于老师和同学们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公开课上,老师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学习到新的知识,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们准备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课时,欢迎参考!

  篇一: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课时

  【重点解析】

  例1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描写的是否诗人所见景致?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作用如何?

  分析 诗人创作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取决于其创作的目的,本词作者写景,既是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又为后文引出历代英雄人物争着为大好的河山奔走操劳,并进而评论他们张本

  解答 这几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象,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雪中的景色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晴朗中显得娇艳,借助想象,形象更加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两种色彩,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用“分外妖娆”结束上片,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总结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2 分析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分析 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写景、抒情之中也兼议论.而且水乳交融,不能截然分开

  解答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总结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注意“服从文体、服从主旨、增强效果”的原则

  【课堂达标】

  1.《沁园春·雪》选自《》作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本文的体裁是,“沁园春”是,“雪”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折腰( ) 分外( )

  妖娆( ) 略输( ) 成吉思汗( ) 今朝( )

  3.根据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ɡ( ) 素ɡuǒ( ) 顿失tāotāo( ) 原chí( )蜡象

  江山多jiāo( ) 稍xùn( ) 风sāo( ) 一代天jiāo( )

  4.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1)惟余莽莽( )

  (2)顿失滔滔( )

  (3)须晴日( )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稍逊风骚( )

  (6)俱往矣( )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7.写出两句古诗词中有关“雪”的句子

  (1)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8.前三句在上片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10.“望长城内外”一句中的“望”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1.诗人写“山”与“原”时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

  12.选文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的?

  13.选文重在写景,而写景又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yuanchun/2643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