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设计(4)

沁园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明确: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从这壮阔的深秋意境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个消极悲观的诗人,面对同样的景物,可能是这样的感叹:

  山如人意懒,石似我心空;

  水流无情,逝者如斯;

  黄叶飘零,生命终结;

  苍鹰孤独地盘旋,小鱼无力地漂游;

  不是万类竞自由,而是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明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对大自然中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板书:诗人、关怀天下)

  朗读提示:要想象画面,进入意境,读出关注热爱的积极情感。(板书:读出关注)

  B、“怅”、“问”直抒胸臆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升华为哲理的思索。这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诗人,而是一个关怀天下的哲人。(板书:哲人)

  朗读提示:要读出深思。(板书:读出深思)

  C、“携”、“忆”、“记”怀人忆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唤起了诗人对年青时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动的思念和追忆,那是怎样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补充事实,印证词意: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

  b.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yuanchun/2933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