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文吆喝教学实录(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师:对,这是京白语言中特有的词,指的是倒在地上了。你也站着。谁还有精彩的吆喝?你来。

  生10: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师:挺好,这个比较难,但是有点节奏在里边。吆喝的好,精工出细活啊。站着。还有,你来。

  生11: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师:你的节奏感把握的很好。这种感觉就是文中那个词,说的是什么?

  生(齐):合辙押韵。

  师:合辙押韵的特点。对,你能把它吆喝好了,也能把下边那个吆喝还原好了。你试试。

  生11: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师:好不好?再来一遍,大家打着拍子,就知道合辙押韵是怎么回事儿。来,起。

  生11吆喝,学生打拍子。

  师:合辙押韵,最有艺术的味道。站着。还有吗?

  生12:冰棍儿——三分嘞!

  师:冰棍儿,三分嘞。降价了,爱买不买,不买,你吃亏。站着,还有吗?

  生13:馄饨喂——开锅!

  师:对了,快捷方便,谁来都开锅。看看还有吗?

  生14:硬面——饽饽——

  师:这个“面”,在京白里边往往会加一个什么?

  生(七嘴八舌):儿化音,面儿。

  师:如果加上儿化音,什么样?

  生14:硬面儿——饽饽——(极好)

  师:就这个味道,你的这个吆喝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14:简洁。

  师:只是简洁吗?文章当中怎么说的?

  生14: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师:由此你发现,这个卖饽饽的买卖人又怎样的特点?

  生15:实在。老实。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特别从哪个词儿上看出来的?一点也不吹嘘什么。做人实在,朴实,像他卖的那个硬面饽饽。我说的是朴实,不是说长的像。(笑声)看看还有没有?

  生16:卤煮喂,炸豆腐吆!

  师:好的就你了,站着。在看,还有吗?来,后面的那个男生。

  生17:喝了蜜的大柿子!

  师:这个吆喝,好在哪里?

  生17:因为它喝了蜜,给人感觉就特别甜。而且和朴实的饽饽的吆喝成鲜明的对比状态。

  师:对,他用了一个修辞,就是——

  生17:拟人。

  师:所以,那么简单的一个吆喝,但是在吆喝的人的嘴里边,就变得那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这就是口头的艺术。还有吗?

  生18:就剩两挂了!

  生19: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

  师:好的,就你了。还有一个。就是那个乞丐。这个不赖同学们,太难了,老师来。还原这个,要抓住几个词儿,颤音,挑高了嗓子,用低音。是这样的: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掌声)听这样的吆喝,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20:就给点吃的吧。(笑声)怪可怜的。

  师:自然的生发出一种——同情之心(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什么?

  生(齐):凄厉动人。

  师:这么复杂的一种声音,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完完整整的描摹下来,这就是大作家笔力的功夫。

  师:刚才同学么都还原的很好。接下来,咱们一起把这些声音还原到课文当中,去听一听,萧乾那纯粹的京白的语言的连缀下,北京街头这形形色色的吆喝的风采,也同时感受一下吆喝背后,你都感受到了什么,扑面而来的是什么?现在起我萧乾,你们老北京小商小贩,我读课文,吆喝归你们。咱们都惟妙惟肖的还原老北京话,也就是京白,感受京白的特点,就是快,有时候有点含混不是特清楚,再就是儿化音多,重。注意体会,开始。

  (效果:师生合作读课文,唱吆喝合作读完,掌声起)

  坐着的同学请闭上眼睛。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你走在老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你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早到晚,都会看到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商贩们,听到这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师示意,生陆续演绎吆喝,教室里响起阵阵吆喝声)。同学们,睁开眼睛,透过这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你感觉到老北京买卖人的什么呢?你觉得扑面而来的是什么呢?

  生21:朴实,热爱生活,极富地方特色。(师板书:朴实,地方特色)

  生22:叫卖人的灵活。(师板书:灵活)

  生23:幽默风趣。(师板书:幽默风趣)

  师:还有吗?越来越多了。

  生24:别出心裁的创意。(师板书:创意)

  生25:厚重浓郁的地方特色。

  生26:生动诱人的叫卖艺术。(师板书:叫卖艺术)

  生27:自然而种类繁多,有艺术性。(师板书:艺术性)

  生28:叫卖千奇百怪,有艺术性和复杂性。

  生29:质朴自然,有独特的魅力。

  生30:热情。

  生31:文化的积淀。(师板书:文化)

  师:同学们,大家感悟了很多。我们不妨把你的感悟再推进一步。你说它是艺术文化。这个来自底层老百姓的艺术文化,萧乾先生对它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生32:热爱与怀念。(师板书:热爱与怀念)

  师:你怎么读出来的?

  生32:他是个老北京人,他写的那些叫卖声特别符合那个时代,对人物的描写,吆喝的描写很生动形象。

  师:所以你认为有种故土的情怀在里边,是吧?不错,请坐。还有吗?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有个句子体现的很好。他说“现在北京倒还剩一种吆喝”。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呢?

  生33:我觉得是一种惋惜的感觉。

  师:惋惜的感觉,为什么?

  生33:过去北京城的吆喝种类繁多,而现在还剩一种,这前后的差异,突出了这种惋惜的感觉。

  师:所以他希望这种艺术要怎么样?

  生33:保留下去。

  师:对,或者叫传承下去。在惋惜之余,最后,“并没有失传”,还带着点什么感觉?

  生34:欣慰。

  生35:庆幸。

  师:对,庆幸。表现了他对这种艺术的一种热爱,一种怀念,一种留恋,希望传承下去的这样一种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6877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