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求书难。 ⑵求师难。(3)求学难。

  (6)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7)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8)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9)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10)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有了主观的勤奋努力,精神上的富足会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1)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12)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1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刺股: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囊萤映雪: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14)怎样看待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条件好坏对学习好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绝对性的,促进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勤且艰”。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3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16、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答案】

  15、【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16、【参考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17、【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 今: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 今义:颜色)

  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 今义:大约)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小兵)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同义复词

  ⒈假借 :借。

  ⒉叩问 :请教。

  ⒊沃灌 :浇洗。

  ⒋叱咄 :训斥,呵责。

  ⒌欣悦 :高兴,快乐。

一词多义

  1、以:

  ⑴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

  ⑵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⑶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⑷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⑸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⒉之:

  ⑴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⑵代词,指书 (走送之)

  ⑶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⑷无实义 (无鲜肥滋味之享)

  ⑸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⒊患:

  ⑴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⑵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⒋故:

  ⑴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⑵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⒌道:

  ⑴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⑵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⒍至:

  ⑴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

  ⑵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⒎质:

  ⑴询问,动词(援疑质理)

  ⑵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

  ⒏色:

  ⑴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⑵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⒐而:

  ⑴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表承接:不译(久而乃和)

  ⒑卒

  ⑴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⑵突然 (则亡以应卒)

  ⒒慕

  ⑴仰慕(益慕圣贤之道)

  ⑵羡慕(略无慕艳意)

  12益

  ⑴更加,越发(益慕圣贤之道)

  ⑵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13从

  (1)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跟从(当余之从师也)通假字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日在食(“食”通“饲”给饭吃 )

  (4)与之辨论(“辨”通“辩”辩论)

倒装句

  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⒈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

  ⒉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⒊撰长书以(之)为何贽。

  1。(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文宪集》与《宋学士文集》为同一册书。

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作者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1.《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原文及答案

2.《陈谏议教子》阅读答案及其原文翻译

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4.劝学原文及其翻译

5.琵琶行原文及其翻译

6.《劝学》原文及其翻译

7.《杨布打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8.《里妇寓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852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