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父亲和鸟》课文教学实录(2)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学习课文9~12自然段

  1、品读句子: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师:小鸟的歌声迟迟不肯离去,父亲也说(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句子。

  生1读(师评:我发现你的最读得好。)

  生2读(师评:我发现你的快活读得好。)

  生3读(师评:我发现大家都快活起来了。)

  生4读(师评:我发现你的树林很快活。)

  生5读(师评:我发现你读出了小鸟很快乐。)

  生6读(师:真快活呀!)

  生7读(师:真快活呀,你父亲特别快活!)

  生8读(师:我看见了你脸上洋溢的微笑了。)

  生9读(师:我发现你都被陶醉了。)

  钱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其间钱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相信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位置上大声地表现一下吧。

  生齐读这句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生齐:高兴。

  2、理解句子: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打中。

  生打开课本自由读9~12自然段。

  师:愿意读给同桌听听吗?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

  生同桌互读。(师:表现好的小朋友就朝老师看一下。)

  师:就在我快活的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生1:有点欢乐。

  生2:还有点担心小鸟被猎人打中。

  师: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句话。(生2读)你希望他被猎人打中吗?(生2:不希望)

  生3:他在担心小鸟的安全。

  师:请你也跟着父亲来担心一下,好吗?

  生3读(师:我看见了你脸上的表情了,你多么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呀!)

  生4:有点儿伤心。

  生5:我想父亲有些忧伤,因为鸟会越来越少。(生5读)

  师: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师:当小鸟快乐时,父亲就喜悦,当小鸟危险时,父亲就担心,你们说,

  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生:不会。若父亲是猎人,就不会担心小鸟被打中。

  师:父亲和小鸟就像什么一样?

  生1:亲热的朋友一样。

  生2:亲朋好友一样。

  生3:亲生父子一样。

  生4:一家人一样。(师:血浓于水呀!)

  生5:兄弟一样。(师:手足之情呀!)

  生6:像自己的宝宝一样。

  生7:自己一生中最喜欢的孩子。

  师:你们说这样的父亲会成为猎人吗?

  (课件出示)句子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生齐读。

  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会怎样?

  生1:小鸟全都没有了。

  生2:到处是枪响声,没有鸟叫声了。(师:枪响声代替了鸟叫声,真可悲呀?)

  生3:如果他是猎人,小鸟早就死了。

五、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

  师:如果这样的父亲是猎人的话,小鸟的命运是怎样的?轻轻地读14~16自然段。

  交流:

  生1:若这样的父亲是猎人,那么他前面说的话都是虚情假意。

  生2:小鸟全都飞离树林了。

  师:若这样的父亲成为猎人,真可怕呀!所以──

  生齐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指名读。生1。生2。生3。(师:好庆幸。)生4。

  生齐读。

六、总结提升

  师: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理还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生1:让其他的猎人不打小鸟。

  师:仅仅是让其他的猎人不打小鸟吗?

  生2:我希望世界上不要有猎人。

  生3:我要让大家都来保护动物。

  生5:我要让我的后代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生6:我希望动物园里的动物到大自然去生活。

  (在钱老师设计的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钱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

  师:这是我最美好的心愿,希望我身边所有的生灵都不要受到伤害,我们的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这是我们大家美好的心愿,让我们把这个心愿深藏在心底。

 附总评

  钱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钱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点拨,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特别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钱老师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读,而且主要是诵读。为什么作这样的考虑与设计呢?

  首先,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342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