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竹》阅读答案(5)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竹》阅读答案10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 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幽径无人独自芳一句中,独自芳指的是什么?(2分)

  (2)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蕴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

  (3)请赏析结句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精妙之处?(4分)

  4.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5.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2分)孤高自赏的兰花。(特征、对象,每点1分)

  (2)(4分)志向高洁(2分);渴望寻到志同道合者得到赏识(2分)。

  (3)(4分)借花写人,以香抒怀(2分);不肯香,表明不愿趋炎附势(1分);香在无心处,表达坚守节操的心态(1分)。

  4.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5.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竹》阅读答案11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量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最后爸爸话中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能理解中国画表现出的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最后似乎领悟了父亲话语的深意,也看懂了吴昌硕的墨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照着真竹描画竹子。

  2.“如此”指: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

  “这样的看法”指: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3.中国画讲求神韵,不追求完全相像。中国画像符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在的神韵,而不在于形式。

  4.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则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

  5.通过父亲的点拨,“我”加深了对画的理解,中国画讲究画意,讲究神韵,作画不是写实。画要经过选择和布置,表现出神韵来。

【《竹》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竹阅读答案

2.《竹》的阅读答案

3.竹的阅读答案

4.《枯竹》附阅读答案

5.竹影阅读题答案

6.枯竹 阅读答案

7.枯竹阅读答案

8.竹影阅读习题及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41273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