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议《伤仲永》和《孙权劝学》比较整合教学(2)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正反相映,异曲同工

  《伤仲永》写天资聪颖的方仲永因其父贪图眼前小利“不使学”,成人后变得平庸无奇,从反面写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劝学》写吕蒙接受孙权的劝诫,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正面写学习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文选材角度,一为反面,一为正面;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一则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但文章中心都在于说明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一反一正,主题一致,异曲同工。

  三、借事说理,彰显教育

  两则故事都讲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人能否成材,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没有好的后天的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

  1.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远高于天赋

  “玉不琢,不成器”,天资再好的人如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话,那他只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仲永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可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2.人才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对富有天赋的儿童更应当加以爱护,为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其得到培养,发展其才华。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仲永家的条件不好,他们应该资助他学习,而不是用金钱诱惑方仲永四处出风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求之。”周围的环境也害了他,乡里人只知道一味夸奖,断送了仲永的前程。对孩子来说,接受教育应该是比较全面的,更应加强孩子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成长。一个在心理和性格方面不健全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是很难适应环境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脱离学校教育单独成长,不利于孩子性格和心理甚至是身体的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要不然,怎么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呢?仲永、吕蒙也是很好的例子。

  3.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

  像方仲永这样的“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像吕蒙这样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的人却大有人在。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任何一个有着辉煌成就的人,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刻苦学习才取得成就的。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作渔灯,他对天才的认识“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他们都并非是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的耐心和勤奋。业精于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勤勉善学才是成功之本。

  4.教育有方,开卷有益

  教育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此句话道出了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

  教育更应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的习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几乎所有的名人、伟人都喜爱读书,曹操行军打仗途中还手不忍释卷;朱元璋出身赤贫从军后,一面学打仗一面勤读书;康熙皇帝在处理国政之余,日日读书不辍;毛主席一辈子喜读书,甚至在生命最后几日,自己无法读书的时候仍要别人读书给他听。这就伟人和常人之间巨大的差距。现在社会,谁抓住课堂、工作以外的时间读书,谁就能取得比其他人大的成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2988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