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今贤文·劝学篇》鉴赏(2)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毛病在哪里?就在上联的路和径字上。这两个字,音异而义同,出现在短短七个字的上联中,本身就显得笨拙、牵强而欠通,和下联音义皆异的涯和舟字相对,也太失水准。我想,不论是否王芸生所撰,只要是经他之口传出的,这么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揣度该联本意,可能是转述者无意间把上联的路和径这两个字念颠倒了。它原本应该念成

  书山有径勤为路。

  为什么把颠倒后的径字打上引号呢?

  因为还原了位置的这个径字,本应写作尽当初念颠倒了,才错写成径的。现在纠正过来,顿然文从字顺,对仗工稳,几乎称得上天衣无缝了。你看

  书山有尽勤为路,

  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海对书山,无涯对有尽,苦作舟对勤为路,不论声韵、词性、内涵、意境,无不字字工稳,处处贴切。这才应该是此联的本真!

  可能有人一时还想不通。既是学海无涯,怎会又说书山有尽呢?这样岂不矛盾?其实,学海与书山,虽则有关,却非同一概念,二者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学海之无涯,源于庄子的知也无涯,不论学习与研究,的确永无止境。而书山之有尽,则是就客观实际而言的,作为物质形态之书籍,总有其极限。别说是古人极言学富五车的那点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诗词歌赋不难被饱学之士所遍览,就是在今天各种著述浩如烟海之际,不也可以用几台电脑加一堆光盘,便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藏书都囊括殆尽么?

  所以,书山有尽而学海无涯,正体现了事物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

  邓遂夫著 《探源偶拾》

  (邓遂夫 自贡人 知名的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专职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著述已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曾与魏明伦并称自贡两大才子。)  以上纯属其他读者玩弄的文字游戏,无中生有的,请读者自辨。

  书山有路 勤为径 学海无涯 悟登舟 相对更合理!

  《古文观止》一书,验证学有止,

  这几句很简单理解: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377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