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4)

劝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8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

  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但当涉猎(2)即更刮目相待(3)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4)术未尽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此君之所以后也。

  9、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10、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4分)

答案:

  7、粗略地阅读 重新 向 穷尽,完尽。

  8、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这就是大王您落后的原因啊。

  9、 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10、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11 、(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 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9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6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4)及鲁肃过寻阳( )

  (5)恐已暮矣 ( ) (6)盲臣安敢戏君乎 ( )

  【小题2】《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请写出成语并解释含义。(3分)

  【小题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小题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5分)

  (1)“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2)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和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小题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小题1】当权,当道 粗略地阅读 用 到 担心 怎么、哪里

  【小题2】吴下阿蒙(0.5分) 解释: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1分)

  刮目相待(0.5分) 解释: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

  【小题3】①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②小时候喜欢学习,犹如白天刚刚出来的太阳。

  【小题4】(1)拜蒙母 与蒙结友(1分) 一方面说明了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1分)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军中多务(事务多) 恐已暮矣(年纪大)

  【小题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当涂、以、过”结合语境即可推断出意思,分别译为“当权”“用”。“到,经过”。“涉猎”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应译为“粗略地阅读”。“安”是文言文中的固定用法的词语,译为“怎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平时的学习中应有积累,不仅知道其出处,更应知道其意思。一个是“吴下阿蒙”,出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另一个是“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出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更要重视,不仅知道出自哪个句子,还要知道它们在原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用法,做到知其意且会运用。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士、三日、少”等,“士”在句中应译为“读书人”,“三日”不是实指,应译为“几天”。“少”应读四声,译作“小时候”。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问在原文中提取“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均可。第一问第二步,从鲁肃的行为可知,吕蒙才略的长进惊人,鲁肃发自内心地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与之结交。第二问在原文中提取语句作答即可,第一篇中可提取“军中多务”,第二篇可提取人物的语言“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当然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审清题干,看清题干共几步,按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首选使用原文语句。需要概括作答的,要结合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关键语句,拟出切题的答案。

  【小题5】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可知,我们应从学习的角度谈体会。理解题干和文章内容可知,从四个人的身上可得到不同的启示,如从吕蒙、晋平公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要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的启示,从师旷、孙权的身上可得到要善于引导别人的启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点评:要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根据原文内容,从人物的言谈、行为,事件的结果等当中得到启示,借用原文中的信息,组织成自己的语言,把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来。注意切题做答,语句通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43804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