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尘世烟火,只为你倾城散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这个很有意思哦,就是中国人的“家”的观念。如果你细细去品味,可以从中品出很多东西来。中国人在社会上的很多说辞,那也是家的一种延伸。你比如走到社会上,问路,哎这位大姐,某某地方怎么走哇?去买菜,便宜点呗大婶?你要好的同学朋友,叫什么?叫哥们。等等等等吧,你突然会发现,社会上的那些其实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我们都用什么来称呼?都是用家庭里的称呼在称呼对方。这个情况要是换到国外,大街上你要问路的那个人,谁是你大姐?

  人家卖菜做生意的那个人,谁是你大婶?同学朋友是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谁是你哥?如果你思维够扩散,你还会想到很多词语说法啦,比如子弟兵,是吧,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警察叔叔,他警察一定要跟叔叔挂上钩,等等,都是家的概念在家庭家族范围外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所以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可以实,可以虚,范围也可大可小,性质由实转虚,范围也由小而扩大开去。

  从对这个家的重视,很多中国独特的东西,我们其实就不难明白了。在中国社会上,很多家族企业要比现代企业更具优势,我曾经也在家族企业工作过,虽说其中有很多弊端你看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在那里,哎他照样能够生存,而且企业的凝聚力还不小,很多公司无法跟他抗衡。但是你提到家族企业现代企业,现在也有很多要成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什么,就是现在很多东西特别是从国外引进之后,其实都跟以前不太一样了,甚至很多是相反了的。

  比如以前中国的一大家子,那其实是一个小社会的概念,人的出生、养育、教育,还有养老,都可以在这个家庭里去完成。而现在社会分工细化了,出生在一个地方,成长在一个地方,养老还可以在一个地方,就从家庭里面剥离开去。但是不管你怎么分离,他还是有那个家的情结在里面。比如中国独特的家庭家族血缘的传承,为什么中国人能够给自己孩子买房买车还带孩子?这个事情放到国外人家就很不理解,孩子买房子车子娶妻生子,我操什么心?是不是。

  他不懂中国的“家观念”,中国人是一体的观念。提到家你又想到了孝,中国的孝也是很特别的,光从这个孝字里,你就能略窥一二。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上有老下有小,中国的孝就是讲究一个传承,你怎么待长辈,晚辈就怎么待你。以前有个漫画一个人给老父亲专门一个破碗吃饭,后来他的娃把那碗给藏了起来,说以后也拿这个碗来给你盛饭。所以无论说家,还是说孝,你会发现中国总是讲究一个根子,然后才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延伸开去,纵向上就是一个传承,横向上就是一个范围的外扩。

  今天聊得有点杂乱,多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也算给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希望能看到真正的美玉。我是云鬼,我们明天再见。

  桂林的雨

  夜阑,雨季。晨曦透过格棱子的窗户,投射我一身斑斑驳驳。远处的群山已是渐次明晰,我便穿上长靴,带着雨具,匆匆赶赴一个期待已久的相会了。

  凌晨,我如期而至,彳亍的脚步拉长孤瘦的身影,拖着淋淋沥沥的雨滴,便把思念的希冀溶解在朦胧的晨雾里,回望你轻盈的脚步,纡俆的折痕,悸动崇拜之心就在雨中轻轻摇曳。我知道,桂林的雨是情人喁喁的邀约,是美人的轻叹,脉脉含情的眼波,层层叠叠的心愫。

  撑着伞,在油油滑滑的石板路上,脚步不曾停歇。在疏疏落落的人群中,在缠缠绵绵的私语里,是静候,还是打算不期而遇。而那个长发披肩,一袭红衣及地的窈窕女子,在为谁拨动着琴弦,和着雨韵,在腌馤咇弗的江蓠紫檀中,把诗经绝美的意境,演绎成了一阙翩翩起舞的华章呢?

  桂林的雨纷纷落落,沉淀着蓝色的梦,一曲清风,就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渐次荡开,如思念般沉重。于是,古往今来,一幅幅凄恻动人的水墨画卷在雨中明明灭灭:有"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的传奇,有“枱枱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的含射,更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回响,还有“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的无奈。

  置身雨中,来领略“春寒芳意懒,水阔入云深”,一片平平仄仄的诗词,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

  这时,古朴的小镇曦照,委婉的流水淙淙,静静地乌篷船,缠绵的无声软语,都浸透在一条烟雨迷蒙的梦境里。

  “风雨惊回青楼梦,一入酒肆茶坊弄清愁。”你走出亭阁楼榭,烟花四月,垂柳依依,裙罗袅袅,是风华绝代的旷世美人,在雨中等候一位千年前梦逝的爱侣,还是期待着邂逅一个相知如镜的知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桂林的雨却一如既往的下着,促动着前世的一次际遇,今生的一湾回眸。

  就这样,走在桂林的雨中,为你细数明亮的树叶,檐下的水滴,辽远的飞鸿,和细若尘烟的往事……

  作者唐平的文集

  南山游随笔

  癸巳年冬,闻南山有猴,遂往观之。

  近山有亭,高丈许,六角。

  其柱红,其上梁画人物,花鸟,山石,不祥画理,然感悦目。

  前行,山麓松间亭廊。廊宽约四尺五寸,长十丈余,中曲折,铺以青石,梁亦画之。

  复前行,入林。

  林皆松,高矮粗细不一,枝相交差互,蔽日。

  林中有径,崎岖蜿蜒,旁灌木,游人不得过。

  出林,灌木徒高,鸟鸣其中,倍感自然。

  攀径登峰,得见二猴。一蹲于路中,一掩石后。其毛发顺滑,目慈,且不惧人。欲近观之,猴起,慢行于石。其石若壁,猴行如平地。偶停,于石间拾物双手掰之放入口,极与人似。

  石上有罐,中有水,底部皆冰。周散瓜果残屑,乃游者喂猴致。

  稍后,双猴起缓行峰顶,因杂草蔽目,隐约不得见。

  峰北有崖,甚高陡,临近,头觉晕,及退。

  峰顶又一亭,独立崖上,双层。底层甚陋,门窗皆无,风行其中,阴冷。上层东西各有石阶通于上,阶有破损,亭周矮墙,其上游人涂刻,显凌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4973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