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漂泊者们的散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需要磨刀的人家,看见磨刀匠路过,招手示意,不用寒暄太久,价格不会太贵。谈好以后,磨刀匠把肩上的板凳放下,再把磨刀石固定在板凳的一端,板凳上有一个固定磨刀石的铁制器具,自己坐在另一端开始磨刀,整个过程都要平衡自己的体重和双手使出来的力,不然即使是绑了布条的板凳也会翘起来。磨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用大拇指去试试刀口是否锋利和走偏,时不时地往磨刀石上面浇一些水,直到把那些刀口周围黄褐色的铁锈给磨亮了。然后再试试刀口是否被磨得均匀和锋利,满足客户的要求,才算是完成了。他们磨的刀有几种,有的只是平常家用,这种刀对刀锋没有太高的要求,有的是屠户用来剁肉劈骨的,刀锋自然要钝一些,有的是用来砍柴切草的,磨出来的刀口就不能太薄了。有的刀的缺口比较大,这种磨刀的时间就比较长,用力不能过度,要同时平衡两边,磨得太薄太厚的话都达不到客户的要求,有的需要把刀尖磨细磨薄,便于宰杀牲畜时穿肠破肚,而有的,只需要换一个刀把就行了。所以,磨刀也是一门考人的技术活,干这种活的一般不会是女人和二三十岁的小伙子。

  磨刀匠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太晚,路上花费的时间也不能太多,万一晚上要是找不到免费歇脚地方的话,他们就得自己掏钱住宿,挣的钱还不够住上几晚,随身佩带的缝制的布袋里除了新的旧的菜刀,刀把等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磨刀的钱都是放在衣服里面的夹层兜里。这种装束除了状如乞者以外还有一个好处,不怕被抢。

  有的时候,路人喜欢围着看热闹,周围人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的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光,是中国小城市的人们为漂泊者和谋生者们的打分。

  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磨刀匠们逐渐淡入我们的视野,很多人都看不到磨刀匠了。那条长凳,无论是在肩上还是胯下,腿依旧绑着布条。

  三

  杀猪匠

  如果让我说出一个可以令所有农村人都可以立马回头的节日出来,我想都不用想,就能够立马说出——过年。并不是这个节日小孩子可以拿到等待很久的压岁钱,也不是因为这个节日多么铺张浪费,更不是因为这个节日能吃的多么丰盛。而它确实能有一种技能,能够把散落在外省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无数乡愁都给带回家里。农村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过年的前一个月,这一个月有很大的魔力,很多流浪于繁华都市的外出务工者都会纷纷从外地赶回来,无论车票多么难抢,无论车费多么昂贵,无论身边是否带有足够多的工资,他们站着也要站回家筹备年货,不像城里人一样,全部去超级市场和农贸市场采购,他们基本是自家做的,推豆腐,做黄粑,杀过年猪,装香肠,腌腊肉。而所有的年货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就是杀猪。

  农村人都有一个习惯,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到两头猪,一头叫过年猪,一头叫月半猪,顾名思义,就是到过年和过七月半的时候才杀的猪。他们以为屠宰市场上猪肉大多来自外地,那种猪是吃饲料长大的,生长得很快,但是猪肉不好吃,家里养的猪喂的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养出来的猪肉放心,平时嘴馋的时候可以去市场上买三两斤,过年可马虎不得。所以,一到年底,杀猪匠的生意就会红火起来。

  杀猪匠分为两种,一是专门以屠宰为生的,干的是屠户的营生,农村赶集的时候,早上宰杀一两头,砍成一块一块的,内脏单独分开,然后托运到市场上去销售,这种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另一种是当成是一门副业,平时忙别的事情,到了年底闲着没事干的时候帮村子里的人家杀猪。杀猪不只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杀猪也是一门技术活,我亲眼所见过,有一位杀猪匠替人家杀猪捅了几刀以后,猪自己还跳起来跑了几圈才断气的。如果哪位杀猪匠杀的猪都是这种样子,估计杀猪的生计他也干不下去了。

  年前大约十几天左右,像往常一样,主人家早早地起床,砌好大灶炉,生起火,架起能装好几担水的大铁锅,开始烧水的时候,便唤孩子去请杀猪匠,等水快要烧开的时候,杀猪匠就到了,然后便邀请周围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大汉过来,杀猪匠用有提手的草袋子把铁钩、砍刀、杀猪刀等带过来,一人分上一样工具。商量好分工和准备好捉猪的工具以后,几个年轻大汉开始下圈捉猪,猪也好像知道自己的生命要终结一样,在猪圈里来回跑动,只要嘴被铁钩勾住了,便跑不了,越是用力,嘴里流出来的血就越多,越是挣扎,越是难受,拿着绳子的大汉分别套上猪的前后脚。几个人勾的勾,按的按,拉的`拉。把它拖到油腻的杀猪板上面,死死地扣住不让它摆动。杀猪匠熟练地亮出杀猪刀,一只手摸准猪脖子上面的某个位置。接着一只手按住猪的脖子,一只手拿着刀狠狠地刺进去,流出来的血用器皿接住,不一会儿,猪的挣扎消停了,接的血也就凝固了,这便是血豆腐,新鲜得很。接下来工作便是浇热水,刮猪毛,开膛破肚,宰杀成块,取内脏,穿肠子,腌肉块。似乎农村人的血性都用在了使劲宰杀骨头的刀把上面。

  主人家为了庆祝,便就地取材用新鲜的猪肉炒几个菜,做个火锅,把刚才器皿里面的血块放进去,血豆腐要现吃才有味道,然后邀请周围人家的大人小孩过来吃一顿。杀猪匠走的时候,送一块最肥的猪肉或者五十元代为答谢。

  我有一次亲身参与杀猪的行动,当杀猪匠叫我狠狠地把钩子勾住猪嘴,我看见嘴里流出来的血顺着铁钩流到我的手上,我看着那双绝望无奈的眼睛的时候,我陷入深深的反思,杀猪匠会不会也像磨刀匠,补锅匠一样在农村里消失。

  我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无法做到。

  四

  麦糖匠

  现在干这种职业的人可能已经彻底从农村和城市消失了,很多小孩甚至没有听过。麦糖匠其实是就是卖麦芽糖的人,只不过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这种职业的人在我们这边普遍叫做麦糖(matang)匠。

  当一群孩子正在院坝里面追逐打闹的时候,当收割归来的农妇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当年迈的老爷爷坐在房檐下面的椅子上面抽烟杆的时候,一种清脆的金属互相敲打的声音就会打破这种环境。“叮当当,叮叮当”,最先听见的是孩子们,他们学那种敲打的声音,还编出一句歌谣,“叮当当,叮叮当,卖麦糖,麦糖咸,吃汤圆”。然后立马向屋内做饭的妈妈叫喊:“妈妈,妈妈,卖麦糖的来了。”  妈妈也听见了声音,就从厨房里面出来,叫卖麦糖的停下,隔得比较近的几户人家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几个人围在一起,麦糖匠找一处能站着放下背篓的地方停下,转过身子揭开盖在背篓上面的塑料纸,端出一大块麦芽糖放在垫好报纸的竹簸箕上面,然后从背篓底翻出专门切麦芽糖的刀子、敲麦芽糖的小锤子和称重的杆称出来。卖麦糖的是外地人,不常来,所以要和他谈一谈价格。哪家称几斤,他就会估计切出多少块出来,切不动的,就用小锤子一块一块地敲下来。

  墙下的老爷爷也会走过来看热闹,这种东西他是吃不到的,每回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就会一个人自言自语:“硬邦邦的,又嚼不动,只有你们才吃得到。”不过,麦芽糖可以烤来吃,切一两块放在火架子上面,烤软了就能吃了,但是不能烤得太过,不然就全部化在火里了。

  麦芽糖的味道甜甜的,主要是用小麦和玉米制作而成的,颜色很黄,虽然很粘牙齿,嚼在嘴里全部藏两边的座牙上面,等好长时间才会化去。不过妈妈一般是不会允许孩子们吃太多的,甜食吃得太多会长蛀牙,即便是一年中麦糖匠难得来一次。

  很多人都不知道麦糖匠来自哪儿,下一站要去哪里,他们也从不过问,不过从麦糖匠的着装看得出他的家里并不富裕,即使是这样麦糖的价格也不会收得太贵,所以来一次村里面的每户人家都会买上好几斤,实在遇上有的身边没有钱的,还可以从家里用等量的玉米或者是小麦来换。在一个村庄呆上一两个小时以后,继续背上安全和家人的期盼,依旧敲打着叮当当的声音消失在村尾。

  我想,现在还在农村和城市继续谋生的漂泊者们,会不会以后也会逐渐被人们遗忘,然后又被老人们一代一代讲给子孙们听?但愿。

【漂泊者们的散文】相关文章:

1.余秋雨散文《漂泊者们》

2.余秋雨文化苦旅之漂泊者们

3.有谁能懂漂泊者的沉默与价值散文

4.一个漂泊者的诉说的散文

5.漂泊者诗歌

6.我的舅父们散文

7.父辈们散文

8.我和妹妹们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2811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