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泰山游记的散文(3)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七:泰山游记

  题记:我们是在午夜11点左右开始登泰山。

  幽美的月光落在我们这群登山者身上,缕缕凉意吹过肩头。

  刚刚登上泰山的阶梯

  鞋底有些打滑,所以我走的比较小心。每隔10步左右就有有七八层的阶梯,从上往下望,就能看见还不算太深的山谷,树木丛生,还有隐隐约约的流水声传上来,从下往上望,能从那繁茂的树枝间望见月亮,因为还有将近两个小时就是中秋佳节的缘故,月亮显得格外圆。我们一行人一起往上爬,生怕有谁掉队。

  刚刚上山时,我们一行人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向上爬了一会,我就感觉热了,就把军大衣敞开怀(大衣是租的,我来时只穿了一个很薄的秋衣),慢慢往上爬,手里还拿了一瓶水,好在口渴时喝水。我们几个孩子走在前面,大人走在后面。累了就坐在两边的石头上休息,望望头顶那高高的山,茂盛的树,和泛着白光的月亮。

  走了一会,就感觉太热了,我便脱下了军大衣,其他人也脱下了军大衣或羽绒服。

  走到半山腰

  脚底已经不再打滑。阶梯变得越来越多,从七八层台阶变成了十二三层,阶梯之间的间隔距离也缩小了一些。我们休息的幅度也大了很多。当我们原地休息时,我便注意了一下其他的游人,发现虽然是在午夜,前来爬山的人也不在少数,其中年龄不一。有很多人,还背着粗粗的檀香,想必是上山给神仙上香的。

  我们每爬一段时间,就会到达一个小景点,在景点里,有卖纪念品的,有卖小吃的,商贩们的吆喝声,游人们的交谈声,混场一片,热闹之极。在大一点的景点的小屋里,便供着神仙,上香的人不在少数,屋外还有愿望树,彩色的丝带系在上面,好像好多人的美好愿望在树上迎风飘落。

  小山顶上

  走到小山顶上的景点,我发现,这个景点的热闹指数比我们经过的景点都要高。在这个景点里,有小吃店,有旅馆,有租大衣的商贩,有上香的“小庙”,有的游人吃东西,有的在照相留念。这时的我们一行人,已经有因走不动而掉队的了。我们开始继续前进。

  不一会,我们走上了一段公路,在这段公路上,灯火通明,热闹程度超过白天的街市。我们走到了登上泰山的另一个售票口,开始想泰山顶前进

  在刚刚登上泰山顶的旅途的开始

  和刚刚爬山一样,阶梯不是太高,间隔距离也是在10步左右。两边的石头上,有的还刻了字。

  在登上泰山顶的途中

  山路渐渐变得陡峭,阶梯也渐渐增多,我们走走停停,补充一下出汗所流失的水分,望着那高高的泰山顶,自己给自己打气。

  在登上泰山顶的最后一大段路

  我从下望了望,竟然可以望见那高高在上的灯火,我本以为那就是山顶,便鼓起勇气向上爬,没想到,在我爬到我望见的灯火处时再向上望,竟然又望见了一点灯光刚刚在上的站在我的头顶高处,果然是五岳之首的泰山,高不可估。

  在登上泰山的最后一小段路

  这是泰山顶下的最后一小段路,但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漫长,因为,这里是最斗的地方,所以阶梯很多,光靠想象是想不到的,阶梯一层节一层,数不胜数。

  向上攀登的人们都筋疲力尽,但都尽力向上前进着,但是距离山顶还有一大截。

  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筋疲力尽的我从心底涌上了一股喜悦之情,我终于登上了泰山的顶端,我终于征服了泰山,将泰山踏在了脚底。

  在泰山顶上

  在这,有一股古代气息混合着浓浓现代风;古典的招牌,现代的玩意;带着古典气息的街道,裹着现代气息的人。

  在古典招牌下,有小商贩们在那吆喝;在古典招牌小的门里,有休息吃东西的游人,有做菜的店主。在古典街道上,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在泰山顶上的日出

  在泰山顶上,日出是吸引游客的景观之一。早上,火红的太阳带着一股蓬勃之气,六点零八分准时与大众见面。太阳两边,泛着“彩色”的雾,下面一层是白色的,中间一层是微红色的,上面一层,是浓浓的红色,与上升的太阳混成一片。太阳越升越高,终于露出了它害羞的脸庞的全部。

  篇八:泰山游记

  今天是十月一号,是放假的第一天,也是万众瞩目的十、一国庆节。不过,我并没有在家看电视,而是让妈妈带我去爬山。因为,好不容易放假了,应该去放松放松,呼吸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我们是五点多就起床,收拾好要带的东西,就精神十足的出发了。路上的车很少,行人也是极少。早上的空气有一点点的清凉,但很舒服,精神和“不到山顶非好汉”的激情也就随之迸发出来了。家里离“红门”很近,所以我们是走过去的,没多少时间就到了,汗也随之流了下来,不过并没感到有多累。登山之路也就此开启了。

  婉转的山路两旁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古建筑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尤其是“登山杖”。来这游玩的游客不多,没看见几个,多的就是本地的爷爷、奶奶来锻炼身体或提山水的,因为泰山的水即甜又干净还好喝。往后就到了一个个景点了,请大家听我一个个介绍!(我们继续向前走)

  先是一个大大的牌坊,有古老的建筑,很像古代皇宫的大城门,也许这是登泰山必经的大门。牌坊下有一个不是多么宽又短的洞(类似),洞壁又凹凸不平,不仅暗又潮湿,不过在炎热的夏天是一个乘凉的“宝地”。这就是泰山的“红门宫”。

  万仙楼是一个类似两层的楼坊,。第一层是检票口,外地游客必须要买票才可进入,本地人有天天上下山锻炼身体的或天天上山提水的可以跟负责人说清楚便可免去买门票。第二层是供游人烧香、许愿的。在山上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庙,据说还很神呢!泰城人民最敬仰的还是“泰山老奶奶”,在一个规定的日子会上山给“泰山老奶奶”烧香、上供。而且还有一个习俗,如果许的愿实现了,那你就要在实现愿望的那一年里再去泰山拜见“泰山老奶奶”,这叫做“还愿”。

  烈士碑是一个像塔状的大石碑,是为了纪念当年解放泰安的新四军一连三旅而建造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来这游玩的人,只要看见这座纪念碑都会肃然起敬。

  斗母宫是泰山景区中最为幽静的场所。斗母宫古名“龙泉观”,分前、中、后三院。院中有清光绪年间赵尔萃所建的天然池,蓄龙泉水灌溉田地。精雕石狮蹲列门下。最好的是后院有正殿、配殿及禅房,东有听泉山房及龙泉亭,供游人小憩赏景。亭下涧内有“三潭叠瀑”如龙飞舞,名飞龙涧。游人立于潭间,流水声似丝竹奏鸣。这是多么美妙悠闲的处境。

  经石峪是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方向,上面刻有隶书《金刚经》,也称“晒经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还有小溪,有浅浅的水中还有即平又大又滑的石头,可坐在上面,令人心旷神怡。

  四槐树是一棵没有“生命力”的老槐树,横躺在路上方,那粗大的树身和干枯的样子,让游人以为是一个专门设的景象,纷纷在树下方留念。

  壶天阁是位于“四槐树”北,“阁”名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冬天的景象更是妙不绝口。门洞有从墙中横生出来的双柏,盘旋而上,堪称一绝,是一个纯自然的景象。

  因为溪谷上建有石桥,所以称之为“步天桥”。步天桥看似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桥,不引游人注意,其实它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步天桥附近住着一个善良又勤劳的小伙子,以上山打柴、挖药为生。不过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所以都叫他“山民”。山民从小就在山上玩,所以就练成了“铁腿”。他天天上下山,发现山路太陡了,行人上下山都很吃力,一不小心就会跌下山谷,那会有生命危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一座桥。说干就干,山民努力地打柴和挖药,把卖了的钱攒起来,攒够了就买了铁锤和钎子。山民白天干,晚上也干,终于修成了,山崖上就出现了一座“无名桥”。“无名桥”为行人提供了方便。可不久,山民积劳成疾,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修的桥给行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为纪念他,就把这座桥起名为“便民桥”。

  有一年,泰安新上任了一个县长,听说“便民桥”的威信如此大,便乘山轿上山看桥。他一看桥,原来是几块石头堆成的,游兴大发,说要重新建桥。第二天,真的发出告示要修桥,接着把“便民桥”拆毁了。又开始派役,要有怠慢,轻者加罚,重者押监。就这样,这些官员趁这次机会层层扒皮加码,头圆腰肥了。桥终于建完了,县官想要给桥提名,这样还可以把自己的名声留在山上,让人们忘了山民。就招集各地的文明墨客,到山上给桥提名,最后定下来叫“雪花桥”,又为县官立了歌功颂德的石碑,立在桥边。桥虽成,但没有人去赞美县官,人们而更是怀念山民,县官很不解。原来,自从桥修完之后有的人已倾家荡产,也有的人被迫自杀,有的人偷偷的把桥改成“泪花桥,又把“谢恩碑”推下了山谷。有一年暴风雨来临,把桥冲得一干二净。

  附近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山民,自发上山修桥,不久一座新桥建起了,就是今天的“步天桥”。也就是这座桥接天连地,从这里可以直接登极攀天了。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斩云剑中的“剑”字是形容一长形山石。天工巧夺,这才取名为“斩云剑”。“斩云剑”处在一个特殊的地形上。此处上有高山,下有深谷。远看像一把剑直冲天空,美丽壮观。

  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

  “龙门”坊是十八盘的一个景点,也是离南天门最近的一个景点。只要进了“龙门”坊,就像跳进了龙门,喜运会接连不断的来到,所以每一个爱好爬山的人,只要来爬泰山就一定会进龙门。

  实在爬不动了,正好已经进了“龙门”,我和妈妈向远处望去,南天门已近在咫尺,但实在没劲了,只能往回走。虽然我没看到现场直播的国庆六十周年大庆开幕式,但今天确实是挺有意思的,希望下次能爬上南天门,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外地游客也来我们泰城观光,爬我们巍峨壮丽的泰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767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