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现代散文阅读(3)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现代散文阅读5

  梦里烟霞

  云一般的神话

  他,铁一般的笑容

  隐隐回忆着不曾忘记的承诺

  现实如梦魇般沉溺

  精灵因此而天真

  挣扎着逃离

  逃往触及不到的远方

  远方,恍若天堂

  安然屹立他神般模样

  精灵依旧向往

  远方不曾幻灭的臂膀

  因为,臂膀里有她儿时的畅想

  而今却要流浪

  流浪一段梦里才会有的过往

  借着过往

  追寻未知的远方

  只恨当时迷失了方向

  跟丢了他俊朗的面庞

  岁月流淌

  已无往日的安详

  轻声呓语

  呼声在梦里回荡

  神,你在哪里守望

  挑起你女儿夙夜的忧伤

  却不知

  湿了容颜也看不到你转眸回望

  再回首

  天使般容样

  凝结了说不出的乞望

  捧起清澈的'脸庞

  舔拭莹莹泪光

  化解你眼角暗含的幽凉

  期待,期待神灵突降

  护佑在你的身旁

  永远环绕不灭的光芒

  一份依赖

  留下永世的牵挂

  心存平安寄身远方

  不是留恋

  不是怀念

  是与神温柔的交响

  喃喃絮语

  道不完的世故流殇

  心底的私藏

  即使失掉依靠的臂膀

  他赋予了翅膀伴你飞翔

  没有不可治愈的痛伤

  没有不能结束的迭宕

  所有失去的

  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静静等待

  总有人陪你一起守候远方

  而他,一直在看你成长

  有种爱无法取代,有种称呼一提及便是想念,你不说,但我很了然。你爱他,甚至感染我也爱上了他。我在努力,努力爱你,用我的爱置换你内心深处的忧伤,我会一直陪你静静守候远方,平安。

现代散文阅读6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点中要求的比较重要的能力。它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去粗取精 整体透视

  高考现代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到归纳文章要点的题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①“去粗取精”:紧扣材料中关键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关键词、中心句;

  ②综合句意:对没有明显中心句的语段,即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内容上的“公因式”;

  ③ 整体透视:对表达含蓄的文章,宏观全文,分析“潜台词”,联系主旨,归纳要点。

  具体步骤应该是:①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在题目提示的限制段中;

  ② 切割一“块”。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有时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有时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有时又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联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③抽“条”。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方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如20xx年上海春季高考第8题,第(10)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这一类型的题目。答案应该锁定整个第(10)段。第(10)段说,古镇的石板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其金戈铁马之声仍在古镇上回荡。韩世忠、梁红玉是民族英雄,他们率兵抗金是为了实现恢复大宋江山、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所以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加以抽象、凝练、概括,“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即是: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全面把握 分而治之

  而筛选并整合现代散文中的信息,有时候并不是要切一“块”或“两块”,而是要综观全文,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那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如20xx年上海秋季高考第11题,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要求分三点进行概括。这就要先找到“重西湖”在文中的位置。 “重西湖”出现在第9段,“清诗人袁枚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说明“重西湖”的原因不仅在后几段,也包括在前面的各个段落中,而且题干要求要综观全文,做了明确提示。前面几段写了哪些与西湖有关的内容呢?第3段写道,杭州有茶,西湖四周处处皆有喝茶人,天天在品着一份生活的情趣。第4段写道,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飘浮着像《梁祝》这样的音乐。第5段写杭州的树,当然包括西湖边满目葱茏的树。第6段写杭州更多的是公园,而西湖边随便切一块下来便是公园,而公园美在有各式各样的伞。第7段写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与西湖有关的诗文和西湖的一草一树一花相互映衬,令人神往。西湖当然离不开水,而第8段写的西湖的水,是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水,这里有悠远不尽的故事,有传说,有民族英雄,也有与西湖有关的文人。后面第10、11、12段,即是对民族英雄、文化名人的具体解说。第13段,则写出杭州人为明日西湖绘制了一幅幅的蓝图,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和谐,是大气。这样就把所有与“重西湖”原因有关的重要信息都筛选并提取出来了,然后再抽条归纳,跟西湖自然美景有关的有哪些,跟西湖历史文化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有哪些,跟西湖未来憧憬有关的有哪些,由此便可以整合出三条答案:

  (1)西湖风景优美

  (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

  归结起来,筛选并整合现代散文中的信息,要注意:

  (1)整体把握,切块分割;

  (2)筛选并提取出所有与答案有关的重要信息;

  (3)抽条归纳、概括,形成凝练而清晰的答案

现代散文阅读7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又“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6.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

  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

  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

  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

  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

  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像的成分。

  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

  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

  参考答案:

  6.B (张冠李戴,“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

  7.D(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8.D(A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 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C项以偏概全,“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28103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