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独行黄沙岭古道散文(2)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从岭北登黄沙岭

  走出石上村便开始了艰难的黄沙岭山道行了。我看了一下时间,十一点五十分。

  黄沙岭路程不算长,上山五里,下山五里,但坡度比较陡。所以翻越黄沙岭还是累的。特别是以往的民众,一般都是负重而行,听老一辈的人说,一提到要走黄沙岭人们都有点害怕。挑担从山脚到山顶,短短的五里路,途中要歇息十几次。

  刚走上黄沙岭的一段路还不能称之为山道。因为这段路的周围都是田地,农民们为了便于下田操持农事,对这段路会经常整修,因此只能算是田间小道。 走在这段路上,我的心情较好,眼前豁然开朗。看着这还未春耕的田地,我竟有了“听取蛙声一片”的感觉。

  是的,还没到蛙声一片的季节。清清的田水中小蝌蚪已长大而不见了,小青蛙却又还没出来。即使蛙声季节,大白天的蛙声也没那么欢,但此时的鸟声却是太美了。这个季节有两种鸟叫得最陶醉人,一是咕咕鸟,二是水刮刮鸟。

  咕咕鸟,学名叫鹧鸪。在江南水乡,一开春漫山遍野一片“咕咕咕——咕”的清脆鸟叫,这便是咕咕鸟的叫唤声。咕咕鸟的叫声听起来有一种深远、柔情、甚至一种少女乞求爱情的凄凉感觉,让人欲听不忍,欲罢不能。

  水刮刮鸟也是开春以后叫的。叫起来是“水刮刮,水刮刮……”连续好多遍不停,煞是热闹。上饶人根据这种叫声便把这鸟称之为水刮刮鸟。一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种鸟的学名叫什么。水刮刮鸟的叫声响亮、欢快、有一种陶醉于得到了宝贵爱情的感觉,让人既感到嫉妒,却又喜欢欣赏它的欢乐。

  这两种鸟的叫声混杂在一起,有时此起彼伏,交替唱和,有时又同时相融,混声交合,简直就是一组报春的交响乐。听起来让人梦醒,又让人欲睡,陶醉其间。

  就在这一片美妙的鸟鸣声中我推着自行车走上了山道。随着登高,周围的田地都到我的脚下去了,山上没有大树,茂盛的灌木丛覆盖着山体,一片郁郁葱葱。杜鹃花也稀稀落落地开在了绿色的灌木丛中。有人喜欢一片红,而我却更喜欢这万绿丛中的点点红。红绿相衬、相偎、相映,给人以祥和、融洽、温馨,不似那清一色的单调、枯燥、乏味。

  这里的山道基本上是原始的古道,路面铺就的鹅卵石经人们的常年踩踏和山水的冲刷,已残缺不全了。而一些横跨小山沟上的桥则是石块水泥搭建的,很明显这是现代人所为。 一路上虽然春意盎然,心情愉悦,可是体力却渐渐地不支了。一百多斤的人还要伺候一辆笨重的自行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确实让人感到费力。

  劳累让我想歇息一会儿,正好转过山包一个凉亭忽现在我眼前。我好高兴,顿时想起了辛老祖宗的词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啊,这个“忽”字啊,真是神来之笔。只有在这弯弯的山道上,你才会体味到这个“忽”字的精彩啊。

  在凉亭中歇息了一会儿,我又继续推着自行车攀登。抬头看看,离山口不远了。我又望着这讨厌的自行车,心里想,翻过山顶下山了你总不可能再折磨我了吧。正想着,迎面从山口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看样子约五十多岁的人。他俩一看到我大为惊讶,当得知我是户外活动的他们就更惊讶了。“干嘛这么作践自己呀?”说着摇摇头顾自己下山去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同样惊讶得茫然无措。本来就体力不支,兴致大减,又被他们一说,更如凉水浇顶,浑身乏力了。无奈何,还是一步一挪地登上了山口。

  登上山口一看时间,十二点五十分,刚好花了一个小时时间。

  山口是一块几百平方米的平地,山路右边一个大凉亭,里面供奉着神像;往前过去有几栋房子,好像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左边有一栋房子,里面也供奉着神像。而靠路左边则有一硕大的焚香炉,奇怪的是炉外写着“洗国耻”三个大字。因为山口处没有其他人,所以不清楚这种设置是怎么回事。

  站在山口,四周一片寂静,没有鸟鸣,灌木丛也稀落了。我忽然想起辛老祖宗的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怎能惊动树枝上的鹊儿呢?半夜蝉会鸣吗?据说在两种情况下蝉会鸣,一是白天,二是气温高。既是清风就不大可能热,又是半夜,我真不懂,是我糊涂,还是辛老祖宗糊涂。

  休息了一会儿,体力恢复了,精神也有了。想着刚才被那俩下山人嘲笑一事,现在也释然了。嘲笑,善意的嘲笑啊。我对着他俩下山的方向大喊:谢谢你们的善意!接着是一连串的回音:善意,善意,善意……

  太惬意了,带着这份在大自然中得到的满足,我开始从岭南下山而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74764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