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教师要念好课堂评价语言三字经(3)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又如在上《林海》一课,当研读到“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并不空洞”时,有一长像英俊的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所以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教师马上说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仅人帅,而且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如此充满机智和幽默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活”则生趣,趣则易思。“活”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远

  课堂评价语言力图“远”,无益是要其具有高瞻远瞩之功力。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如蜜蜂酿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是非常有限的。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吗?只为判断而评价,这是语文教学所不愿走入的误区。评价语言要至深、至远,我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要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传统语文评价不允许有“异端学说”,而创新教育评价标准则力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实,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发现、怀疑、猜测、想象、独特见解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如在教学《海滩上的小姑娘》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心肠”一词不懂,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能否说句话让他懂这个词呢?”我喜出望外:“太好了,你试一试”。他便说:“老奶奶总是做好事,心肠很好”。谁知提问的学生还是遗憾地摇头。我便说:“别泄气,再想想!”另一个学生受到启发后立即站起来说:“老奶奶收养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心肠真好!”提问的学生兴奋地说“我懂了!”由此可见,评价语言虽然语不惊人,但只要富有启发性,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正确地进行评价,学生创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别只在评价语末尾画句号了,应多点感叹、多点省略、多点疑问。让评价语言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要利于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有人说“孩子总是朝着成人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一个人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出问题的胆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意志,那么,创新也将会胎死腹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这是创新人格的重要因素。如有学生提出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中《泊船瓜洲》一诗的插图中应画上明月,而不该画白鹭。由于诗中明显地写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由月思家。……每当学生提出类似的观点时,我总是说:“你很会观察!”“你能独立思考,很了不起。”“你真聪明,敢于向课本挑战,我会把你的意见反馈给编者们。”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评价,如甘霖浇灌创新之树健康成长。

  文行此处,笔者不禁想起上海市浦东新区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课堂评价语言特色:准确得体,生动有趣,巧妙诙谐,独特创新。在此,亦借他山之石,弥补此文言犹未尽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1765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