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钱文忠讲三字经全集(3)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吹牛”现在有夸口、说大话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却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他曾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渡江进入丽江地区,并大败大理守军。现在昆明著名的大观楼长联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这个典故。

  以上这段话摘录自《问吧2——再问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中华书局版)。我也是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吹牛皮”的来历。

  “伯牙”姓“伯”不姓“俞”

  第七讲:“知音的故事牵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俞伯牙,一个叫钟子期。大家应该都知道,俞伯牙是春秋时代楚国的顶级音乐家,从小聪明,酷爱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

  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凡粗通文墨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至于“伯牙”姓“伯”不姓“俞”,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其人名曰“伯牙”,而不是“俞伯牙”,有以下古籍为证:

  《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高注: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少善听音,故曰为世无足为鼓琴也。”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驷马仰秣。”

  以上古籍记载都叫“伯牙”。

  有人会问:说他叫“俞伯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见《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这该当如何解释呢?

  回答:有人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王昕《漫说“三言”“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中《高山流水》一篇中说:“'三言’中写得不让元曲笔墨的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故事的来源只有《吕氏春秋》的《本味篇》里伯牙鼓琴、钟子期听音,一段几百字的文字。……'伯’是姓,'牙’是名,或者也写作'雅’;'钟’是姓,'期’是名。'子’是通用的敬称。所以主人公的名字就是伯牙、钟期,而非俞伯牙、钟子期。”

  几部大型辞书如《辞海》、冯其庸主编《中国艺术百科辞典》、张(扌为)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都有“伯牙”词条,这就是结论。

  赵孝争死日,非当顽童时

  第八讲:“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兄友弟恭的故事。这个故事过去的名字叫'赵孝争死’。这是一个很悲烈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赵孝的人争着去死。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有一年,天下饥荒,社会动荡不安。有一天,兄弟两个正在家里玩耍,强盗破门而入,在家里乱翻。……兄弟俩岁数都不大,一看强盗冲进来,吓得就直往门外跑。当然,弟弟赵礼跑得比较慢,强盗一把就把他抓住了。抓住了以后就打算把他给吃了。……哥哥赵孝本来已经跑得很远了,发现弟弟没跟上来。回头一看,弟弟被强盗抓了。哥哥就跑回来,跪在这些凶恶的强盗面前,哀求道:'我弟弟有病,身体瘦弱,身上也没多少肉,而且他的肉也不好吃,你们把他放了。只要你们把我弟弟放了,我身体好,我也比较胖,你们就吃我吧。’……赵礼就在旁边说:'是我先被你们抓住的,我如果被你们吃了,那是我命中注定。我哥哥已经跑了,他有什么罪过,你们为什么要吃我哥哥呢?’……强盗被他们兄弟友爱之情所打动,就把哥俩都放了。”

  这个故事很悲壮,很感人。但是谁会想到人物年龄以及主要情节都是不真实的呢?请看:

  《后汉书·赵孝传》:“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也。父普,王莽时为田禾将军,任孝为郎。每告归,常白衣步担。尝从长安还,欲止邮亭。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孝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因问曰:'闻田禾将军子当从长安来,何时至乎?’孝曰:'寻到矣。’于是遂去。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谓曰:'可且归,更持米糒来。’孝求不能得,复往报贼,愿就亨。众异之,遂不害。”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而在钱先生笔下,除人物姓名之外,有哪一点是真实的呢?

  尴尬的“下雨天留客”

  第八讲:讲有关句读的有趣故事。有一个穷秀才到一个富有的朋友家做客。富人想赶穷秀才走,留下字条:“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古人没有标点。富人的断句:“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意思是就算是老天要留你,我也不留你。秀才的断句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秀才说:“我怎么好意思走,你那么客气。”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21817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