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钱文忠讲解三字经第7(2)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也许大家会讲,五常吗,五样最重要的东西嘛,我可以讲仁义礼智信,我也可以讲信智礼义仁,我也可以讲义信智仁礼,我可以把这个先后的次序我可以打乱了讲。因为,反正是五常,五样东西嘛。大错特错,我们忽略了《三字经》这三个字不容紊,绝不允许紊乱,这是非常重的语气。

  按照儒家的解释,仁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仁者爱人,我想一种爱的情怀,是一切伟大人格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仁,这个字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好人过去叫仁人,讲仁义的人。好的政治叫仁政,好的声誉叫仁声,大家知道佛陀,都知道释迦牟尼,一个印度人,大家知道佛陀还有一个名字吗?在早期叫能仁。早期的中国人看见从印度传来的佛教,Buda,他不知道怎么翻,佛陀是音译,那么佛陀传达出来什么呢?早期的中国人也把他和仁挂钩,叫能仁。再说的俗一点,大家嗑个瓜子,嗑出来的还是个瓜子仁,吃的干果里边是果仁,你怎么不吃瓜子皮啊,怎么不吃外面裹的壳啊,你要吃那里面的仁啊?因为里边是好的,是最好的东西,是可以吃的,是有营养的。所以仁在中国古代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仁义礼,后面接着的是智和信,这个顺序为什么不容紊乱?这里边就有传统中国思想的一种精义在。按照儒家思想,智慧和守信是好东西,但是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如果没有仁义礼为前提,智和信可以是很可怕的。很简单,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仁义道德,也不守礼仪,不遵守社会次序,说咱们哥俩儿商量今天晚上偷一个东西,这个大楼有一个柜子,我比较傻,我抡着斧头我说把它劈开,咱哥们儿给它拿走。你很聪明,你说不用不用,咱们去做钥匙,悄悄打开,轻松地拿走。你说哪种更坏?你聪明了反而坏了,有智慧反而做更大的坏事,更能够掩盖做坏事的痕迹啊。如果在这方面再讲信那就太可怕了,今天晚上咱们说好,咱们偷一个东西,咱们一定去,绝不反悔,这社会就乱了。所以古人的心思是很细密的,诸位,仁义礼智信,这个顺序绝对不允许紊乱。智和信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2603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