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百家讲坛三字经 解读(2)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忠寄语: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孩子终生的导师。

  母亲尽管在传统社会当中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道德的养成,对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母亲的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解说:我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那么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童声】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那么三字经接下来的是比较冷僻的一个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又是四句诗。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一个人,是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时代:五代后晋。籍贯:苏州渔阳,地处燕山。

  他出生于富豪之家,非常有钱,但是窦燕山人不怎么样,他虽然很有钱,但是他经常恃“财”傲物,这个财不是才气的才,财富的财,还小心眼,还见难不救,反正这个人不怎么样,窦燕山在年轻的时候,所以就遭了报应,什么样一个报应呢?在中国传统当中这是天大的报应,年到三十,膝下无子,没儿子,这在中国是最大的报应。那么窦燕山有一天在梦里面梦见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就教育他,你现在这样的为人处事,这种做法行为举止是不对的,你应该改过,你应该乐善好施多做好事。醒过来以后,窦燕山在梦中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济难扶困,变成了名甲一方的一个好人,一个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那么按照传统的说法,年过三十才有子,在古代几乎就是中年得子了。而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五子登科讲的就是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中了科举,登科了。到今天,咱们的五子登科已经变了,变成娘子、票子、车子、房子、位子。咱们今天讲五子登科早就忘了这典故了,这个典故出于《三字经》,就在于此。

  【童声】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三字经》觉得仅仅讲这么五子登科的故事还不够,那么接下来就是非常有名的六个字:养不教父之过。这里的养有两层意思,生养,养育的意思。你做爸爸的,你不能光把孩子生下来,你不去教育他,你只管生养他只管养育他,但你不去教育他,那是什么,是你父亲的过错,是你父亲的罪过,养不教,父之过。从历史上,可以找到一正一反的故事来解释这六个字:养不教父之过。我都举同时代的人,汉宣帝的时候汉朝,有叔侄两个人,一个叫疏广一个叫疏受,疏广是叔叔疏受是侄子。这叔侄两个人都当了比较大的官,什么官呢?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就是教育太子的这个大官,官很大。那么他们把太子教育完成以后,叔侄两个觉得应该告老还乡了,回家了。皇帝当然要感谢这叔侄两个人对太子的教育,所以就赏赐了他们一笔钱,一大笔钱。这叔侄两个回到老家以后,按照常规应该怎么样?买田买地,留给子孙。你当了那么大的官,皇帝又赏了你一大笔钱,你又告老还乡了,你也有子有孙了,按照传统观念是不是应该这样?给孩子准备好多财富,留下好多钱,留下好多动产不动产。这叔侄两个很奇怪,怎么奇怪呢?回去以后没看见他们有这个动静。只看见他们两个人经常在村里举办宴席,请谁呢?请自己的一些亲友,请村里的孤寡老人,请附近的这些没有人去关心的比较贫苦的人来赴宴,来白吃白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皇帝赏赐的钱像流水一样在花,疏广和疏受都有孩子,看着不敢说,但是心里担心,你这么折腾的话你拿什么留给我们呢?就托人托族里的长老去跟这个疏广、疏受打个招呼,说你这么花钱孩子没钱,孩子将来怎么活?你这样花钱的话,你给孩子留什么呢?疏广、疏受就跟长老讲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做父亲的,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怎么不知道该给孩子留点东西呢?但是我们疏家已经薄有田产,如果我的孩子勤劳一点,刻苦一点,向上的话,是不会比别人过得差的。我把那么多钱留给他们,只能使他们变得懒惰,变得依赖,从小锦衣玉食,消磨斗志,对他们恐怕没有什么好处。这个长老把疏广、疏受的话传给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子孙一下子领悟到父亲深意所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经常考虑给孩子留点什么,孩子还很小,就琢磨着他将来要结婚,我先把房子给他买好吧。孩子刚刚进入大学,就琢磨着给他买个车吧。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传统中国有一句话: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留给孩子千两黄金,我不如留给他一本经书。当然这个话你不能刻板地去理解,真留一本经书给他,他吃经书啊!不是这意思,而是留给他知识。与其留给他千两黄金,不如留给他一种安身立命的知识,给他创造一种受教育的机会,应该培养他一种学习的渴望和对学习的依赖,而不是对财产的依赖。

  文忠寄语:应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依赖而不是对财产的依赖。

  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很大,和母亲一样,必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职责。当然,父亲的教育功能和母亲的教育功能还是有所区别的。我相信父亲是一个孩子成长以后终究能够理解的榜样。

  文忠寄语:父亲是孩子成长以后终究能够理解的榜样。

  往往父子感情比较紧张,母子感情很亲近。但是,往往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以后他会想起自己的父亲,这个时候,也许自己已经成年。

  解说:父亲往往就是孩子无形中的榜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合格的,也不是父亲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确的。如果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反面的例子也有,也是汉宣帝时候,也有一个当朝的大官,御史大夫,这也很大了,这类似于今天的监察部长,叫什么呢?叫陈万年。他也爱自己的孩子,也愿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谨小慎微,溜须拍马,谁都不得罪,看到皇亲国戚,看到政要,竭尽讨好之能。这个陈万年做爸爸是这么样一个人,而他的儿子陈咸却是一个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执法如山的一个官员,也是一个官,当然没他爸爸那么大,经常得罪人,不避权贵。父亲也爱儿子,陈万年怎么会不爱陈咸呢?所以他也担心,你小子这么弄下去,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看你得罪那么多人,还好我老爸在,我人缘好,我位置高,我还能罩着你,我总有走的一天吧,我走了以后你怎么办?你不要被人整死吗?所以他有天晚上下定决心找他儿子谈谈。古人父子之间的规矩很严,陈万年年纪比较大,躺在榻上,汉朝的时候我们知道,还没有我们今天的床,我们今天的床是很晚才有的,他躺着。儿子恭恭敬敬站在屏风,要隔着一个帘,父亲在里面说话,有个屏风,站在屏风后面聆听父亲的教诲。这个陈万年就教育他,你应该像我一样,圆滑一点,变通一点,要明哲保身。这老爷子一番好心,唠唠叨叨,车轱辘话,陈咸站在那里晚了,也累了,累了以后,扑通,头就撞到屏风上。这把老爷子给惹火了,我好心好意那么累,通宵教育你,你在那儿打瞌睡,爬起来举起拐杖要去揍陈咸。古人有规矩了,小杖受,大杖走。你这个爹要打我,你打的不重我挨几下,你打的重我也是走的。小杖受大杖走也是儒家的规矩,我要跑的,这也是符合规矩的。儒家并没有说父亲要打儿子,儿子只能被打死,儒家没有这个说法。小小打一下你就熬一熬,如果要狠狠地打,儿子是有权逃的。那么陈咸就跑,跑的时候扭头扔下一句,说你这老爸,我为什么打瞌睡,你要说的话我都懂,无非是叫我像你这样溜须拍马嘛,老爷子当场厥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3415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