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百家讲坛三字经解读:子不学,非所宜(2)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忠寄语:从小开始打下学习的基础,形成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也许好多父母会讲,孩子那么小,还是让他玩一玩,让他多一点童年的乐趣,这么说对吗?没有什么错。但是这觉得不等于你就可以不抓紧孩子的学习,孔子就曾经讲过,在《论语.宪问》:爱之,能勿劳乎。什么意思啊?你爱他的话,能够让他不吃点苦吗?这是孔子的话。大家想想,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或者对我们今天的孩子有没有启发意义呢?毫无疑问是有的。

  解说:少年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打下的深厚基础,会在孩子成年后充分地呈现出来。那么当孩子还年幼时,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子女呢?

  接下来,《三字经》就用比喻来讲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讲这四句话,再次说明。接下来的《三字经》是哪四句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我在这里依然来举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举岳飞,岳飞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他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的孩子岳云,也就有意识地去雕琢他,去琢磨他,希望能够把岳云培养出来,成为一代名将。他是怎么培养岳云的呢?他把年仅12岁的岳云编入军队,编到岳家军里面,而且规定岳云:一,不许穿丝绸,虽然你是大将之子,你不许穿丝绸。第二,不得进酒肉,你不许喝酒,不许吃肉,每天跟着骑兵一起练习骑术。那么有一天,岳云跟着比他大好多的那些将士在练习骑术,一不小心,在过一道沟的时候,没注意,摔下去,连人带马摔到沟里。放在今天会这么样?放在今天肯定又跑过去了岳飞,儿子,你是不是这儿摔一个疙瘩,是不是那儿骨头给摔坏了,要不这儿怎么给摔青了,岳飞没有,他巍然不动,而且不许旁边的将领去把岳云扶起来。他是怎么处置的呢?喝令旁边执行军纪的这些军官打岳云军棍。12岁的孩子,旁边的将领当然是劝阻了,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他跟着骑兵来练习这些本领已经为难他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军您还要打他军棍,很多人说情,可是岳飞不为所动,坚持用军棍责打了岳云。这也就是一种心态,希望孩子岳云是一块美玉,但是我要他成器,我就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来雕琢他,来培养他。果然岳云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童声】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三字经》里边好多句子是现成的,从古代的经典当中给摘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就是出于《礼记》,另外一部中国儒家非常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用玉来做比喻呢?这里边有道理:中国是人类大概唯一一个有漫长悠久的玉文化的国家,过去的讲究是,君子每天都要佩玉的,玉无故不得离身。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漫长而悠久的玉文化呢?我们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另外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切磋,说咱俩切磋切磋,现在咱们讲的切磋切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面的武打小说了,就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来,咱们切磋切磋,那接下来就应该动手了。古人不是这个意思,古人的切磋切磋什么意思呢?切、磋、琢、磨,全部是古人玉器工业上的用词,这四个字,全部是动词。你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还是石头,你先要把它切开,看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这叫切。磋是指把玉的部分和石头的部分分离开来,把石头给磋掉,把玉给磋出来。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让它形成一个大致的器具的样子。磨就是打磨,把这个玉器给磨光,最终形成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产品。所以《诗经》里面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字经》所倡导的是一种什么呢?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文忠寄语: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解说: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被人们誉为神童,但是很多神童长大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为什么呢?

  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叫方仲永,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所以方仲永从小不仅是书没有读过,他连书都没有看过,没有看到过。但是这个孩子的天资实在是惊人,为什么呢?村庄里毕竟还有那么几个非常底层的读书人,经常在那里诗云子曰的,在念书,方仲永打小就听在耳朵里。忽然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方仲永在家里突然哭了,大哭,那么父母当然就要去问他你干嘛哭啊,你要什么啊,你是要吃的呢,还是要喝的,他不,他要什么?他要笔墨纸砚,就是方仲永突然要笔墨纸砚,那父亲觉得很滑稽,你这孩子,家里从来没这东西,你要这干嘛?赶紧就从邻里的读书人那里借了一套笔墨纸砚,借回来以后就问方仲永,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打算拿它干嘛啊?方仲永说,我要写诗,那当时就把父亲给吓楞了,你还写诗你。谁知道方仲永拿起笔就写了四句诗,而且还给这个诗起了个名字很高雅。旁边的读书人一看,这是一首好诗啊,你四、五岁的孩子,从来不知道笔墨纸砚,从来没有见过书本的人,居然能够写这么好的一首诗。大家一致认为,方仲永是天才。那方仲永的父亲种了一辈子地,忽然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有神童之名,当然很自豪,也很高兴。实际上有点什么呢,有点咱们北方话讲的“显摆”,就叫儿子,来,给叔叔做一首诗,给伯伯做一首诗,方仲永都是出口成章。慢慢地方仲永的名声传到了县城里,县城里好多富人,好多这种乡绅,就叫方仲永的爸爸把方仲永带来,来作诗给他们看,都很棒。这些人也是出于好意,就开始资助方仲永的父亲,你家出了一个神童,这是我们这一方乡土的荣耀,好好培养他,将来能够给我们这个地方争光。谁知道方仲永的父亲就认为方仲永既然是天才,那没什么必要再去进行培养了,天才,所以就忙不迭地就一直带着方仲永走街串巷,去展现自己的本领。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依然还能作诗,但是这个诗和同龄人比起来已经没什么差距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方仲永还是能够写诗,但是他的诗歌已经远远不如同龄人。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后天的进一步培育和教育,否则天才只能被磨灭,只能被浪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3415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