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4)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10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可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明白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齐,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可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构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能够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可是是富有的统治的人对被统治的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向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必须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终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11

  看完《三字经》,笔者认为它是一本启蒙书籍,一本教育书籍,一本历史书籍。

  毫无疑问,《三字经》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之作,里面那么精彩。古人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三字经》正是如此。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

  《三字经》从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融四岁,能让梨,弚于长,宜先知。”为止,例举了“人、孟母、窦燕山、父、师、子、幼、老、玉、(黄)香、(孔)融”十一个例子,直接道出下面一句“首孝悌,次见闻。”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首先要孝、悌,然后才能见、闻。《三字经》安排的有儒家之风,但又不失其本色,依于儒家,却超过儒家。此后,《三字经》便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知识。包括某数、某文、三才、三纲、三光、四时、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然后来了句总结的话:凡训蒙,须讲究。

  做人不能忘本,做书也不能忘本,接下来《三字经》将儒家中的其他经典书籍介绍了一遍。不管是四书,还是六经,春秋三传什么的,全有。这样还好,接下来繁杂了,然而却是《三字经》里最为重要的、能够为中国人所感到自豪的、感到欣慰的东西:中国上下五千年,当然不包括清朝,晚清那会儿算上,那还叫欣慰、感到自豪?学历史,可以先读《三字经》,这里全有那事,是一个骨架结构。《三字经》接着就说怎样学历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三字经》厉害,最后连祖师爷孔子都搬出来了,这是个伟大的突破,讲孔子的丑事,输给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吓得不敢再出游了。但这是引出下面一大堆的人物来教人如何学习。这一段,就举了“孔子、赵普、路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孙康、朱买臣、车胤、李密、苏洵、祖茔、李泌、蔡文姬、谢道韫、刘晏、梁灏。这些名士,举出男士还好,女子有两个那就不得了了,这完全打破了尊男卑女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古代的女子是没有地位的,李清照没有,谢道韫没有,蔡文姬没有,武则天龙兴之前也是没有的,所以说《三字经》不朽,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做一位中国人。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800字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三字经的经典“台词”。

  背诵三字经,人人都会,可谁又知道其含义呢?我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三字经全解。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美德。

  从最经典的几句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格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其实我觉得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这几句一直到“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直是告诉我们应好好学习,亲近老师和同学并且要不耻下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础。

  今天读了三字经我学到了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孕妇上了车,两位老大爷因为争着让座吵了起来,其他人像看热闹一样,有的还起哄。结果出来了,但孕妇到站了,她为了知道结果还多坐了一站,但她还是很谢谢两位老人。司机转头说:“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轻人,两位大爷虽然为谁让座而争吵,但至少他们有这个想法,为什么除了两位老大爷,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座呢?”车上的人听了都默不作声,慢慢地低下了头,车内一片寂静。

  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不懂礼让,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为老孕幼残让座,可谁有动于衷呢?

  我们应从尊敬兄长和长辈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不应该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尊长,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出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赶快拿起《三字经》,相信你的收获比我更多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9433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