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2)

三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所以称为“国风”,如有卫风、郑风、齐风等。雅是正乐之歌,包括诸侯觐见天子的大雅,以及诸侯宴请宾客的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用的乐章,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国风、大雅、小雅和颂,称为四诗,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

  周时中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周天子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吏治情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从各地的民歌、民谣中了解。时至今日,我们欲知台上人的政绩,听听老百姓为他编的顺口溜就明白了。故此周朝立有采风制度,各国诸侯都要派专人采集本国民歌、民谣,定期上报周天子。

  在“赋比兴”三体之中,赋是直接叙述;比是比喻,由此联想到彼,如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兴是即兴有感,抒发心中的感慨、郁闷和悲哀,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吹絮,身世飘零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 人非常注重诗的教育,因为诗可以使人端正思想,人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追求,有思想就会有问题,如果不教育,思想就会走上邪路。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第一篇“关鸠”,还不是引导人们理解什么是正当的男女之爱。其次,人生在世就会有痛苦和烦恼,西方人用宗教来派遣,我们 中国人用“诗”、“乐”来排解心中的情感,使自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认为,学识修养的基本功是要先读诗。读诗并不是要人成为诗人,诗的 教育,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文化内涵,能使人温柔敦厚,情感升华。中国上古文化思想,直到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时代的《诗经》,可以说是那个时代 的百科知识大全。孔子培养的政治人才,首先是学识渊博的通才,不是只会一样的专才。

  《论语》中记载,孔子有一天问儿子孔鲤,有没有研究“诗”的学问?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告诫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知识不渊博,就无法作出好的文章。后世据此,才有“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一语。

  孔子删诗,上取商、下至鲁,共311篇,秦始皇焚书以后,有六篇再也找不回来了。今天见到的只有305篇。《诗经》的传承顺序,据说是:孔子传子夏,子夏传一路下来传到荀子,荀子再传毛亨就到汉朝了。毛亨再传毛苌,故有《毛诗》传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3998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