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2)

诗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中,碧玉、丝绦、剪刀都是比喻,同时春风被拟人化。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应试举子朱庆馀此诗本意在问水部郎中张籍自己文章写得好坏,却把二人关系直接比拟成夫妻关系,又把主考官直接比拟成公婆,把诗歌写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被认为是对偶的典范。律诗本来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对偶)就可以了,此时不但四联每联都对仗,第一联中还构成当句对,即“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其中“渚清”的“清”字被借用作“青”和“沙白”的“白”相对,这叫做“借对”。李商隐的诗《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被借用作“苍”和“蓝”相对,也是“借对“。对偶是诗歌最常见的手法。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唯有鹧鸪飞。

  此诗中,古今对比明显。

  (双调)蟾宫曲(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江东,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诗开头便提出问题,谁是英雄?后面回答:曹操、孙权、诸葛亮。有问有答,属于设问。

  日日(唐)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此诗的后两句用反问(只问不答,答在问中)的手法,把诗人那种“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的日日忙碌不得空闲的生活含蓄的揭示出来。上面提到的李贺《南园》诗,最后一句“若个书生万户侯?”也属于这种反问。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里用了四处借代:干戈代战争,山河代国家,丹心代爱国情怀,汗青代史册。

  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李白的《蜀道难》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对蜀道的`描写就是。夸张都是为了渲染。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里最后一句的“晴”字就是用双关笔法。“晴”谐音“情”。上面提到的《插秧歌》中,“六根清净方为稻”中的“稻”谐音“道”也是双关。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使用的就是衬托中的反衬,以动衬静。另外像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杜甫《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都是这种用法。  三、国画的传统技法被应用到诗歌的表现中

  1.渲染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的形容描写例如,李白《蜀道难》中对蜀道的描写。渲染往往借助夸张手法来实现。

  2.烘托用正面描写其它事物来侧面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方法。

  例如,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中,前十句属于渲染,后四句就是烘托。

  3.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寥寥数笔就写出事物的特征。说白了,白描就是叙述。试举两例。

  田家(唐)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宫词(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第一首诗叙述了田家的悲惨生活,粮食还未收成管家已准备好征税。第二首叙述了远离家乡在深宫中失去二十年人身自由的宫女的怨恨之情。

  4.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意义。

  我国古代诗歌中,很多物象具有象征意义。例如,月亮、菊花、梅花、松、莲、梧桐、杜鹃、鹧鸪等等。

  李白的《静夜思》中月亮城了团员的象征。黄巢《咏菊花》中“我花开尽百花杀”菊花象征叛逆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成了高洁之士的象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象征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莲不正是通达政治的君子吗?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写出郑重凄凉悲伤。杜鹃的叫声是“不如归去”,所以常常成为思乡游子悲苦的象征,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游子思乡之苦毕现。鹧鸪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常常成为行人(被征服役之人)、思妇悲苦的象征,温庭筠《菩萨蛮》中“妾有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正是写出了思妇行人的悲伤。

  5.虚实结合虚写与实写相辅相成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以上两例均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介绍】相关文章:

1.散文表现手法介绍

2.古代诗词

3.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

4.经典古代诗词

5.李煜古代诗词大全

6.爱国的古代诗词

7.古代诗词月句子

8.古代诗词大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ci/19096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