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先秦诗歌(2)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中,还有一首诗同样突出地使用了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她就是《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分析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这首诗创作于公元前十世纪左右,此时,王室逐衰,戎秋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使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引自《汉书匈奴传》)。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为了抵御玁狁的入侵,战场杀敌。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前五段是这个士兵在回乡途中所回忆到的。且看1~3段: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们可以轻松的发现,这首诗同《蒹葭》一样,运用了大量的重章叠句: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意思往往也基本相同,只是将个别的字稍作改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第一段中的开头,是说春天的时候,薇菜冒出了芽尖。采之采之其实是在为后文没有时间休息做铺垫,可以推测,战士们正是以这些薇菜为食的。第二段,薇菜鲜嫩,第三段,薇菜衰老无法食用。这三段中,薇菜由生到衰,时光流逝,战士在边疆作战,戍卒思归,何时才能回还?于是,薇菜就和战士的思乡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意蕴也通过薇菜的变化表现了出来。这不就是这种重章叠句的作用吗?

  往往,诗人们运用非重复句子表达情感,这种写法会使得行文十分流畅,一气呵成,但是,如果情感细微不易察觉,这种手法的表现力就明显不足,无论作者多么的用心,也总是会有些细小的思想不被察觉。于是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诞生了。她的大多数句子都是相同的或是相似的,于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格外地注意到那字里行间的细微的差别,这样就更好的表现了事件或感情的发展。

  众所周知,诗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艺术。她尝尝调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塑造形象。《诗经》中“赋,比,兴”是较为常见的手法。“赋”,指的是陈述,铺叙,而“比”指的是比喻,借代,夸张等表现手法,“兴”指的是托物言志,是寄托,是联想。这首诗同其他诗经中作品比较,“赋,比,兴”三种手法的运用更加娴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中,忧闷的心仿佛烈火在燃烧。这是多么生动的比喻!在描写战争场面时,这首诗并没有写刀光剑影和生死拼杀,而是写战马,战车,写“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这样,就避开了死板的描绘,而是让读者想象,于是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最后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就是“兴”的体现。这种单纯的,又不单纯的写景,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更为特殊的议论。如果没有了议论,那么简单的春天和冬天又有什么美感呢?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所以音节和谐,情感真挚,别有韵味。

  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笔财富,我们伟大的中华祖先是重情感的,所创作的诗句自然是重情感的。既然提到情感,诗经中有一篇描绘爱情的佳作,饱含深情和思考,她,就是《氓》。

下面的是《卫风》中的《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春秋时期,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种悲剧的发生,这种悲剧,就是《氓》中所提到的,男子婚前婚后对待女子判若两然。这种悲剧是时代的偶然,亦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她能引起今天我们的共鸣。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就是最普通,也最典型的“赋”的.手法。同时,“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种“赋”下,隐藏着一些不能直说,或是不宜直说的内容。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推测,她是一个温柔淑贤的女子,而伴随着,他也一定十分暴怒无理。这就是想说,但不好直说的内容,有时候,说出来会破坏整首诗的意韵,有时候,会落入一种市井俗气的怪圈,有时候,会使整首诗失去阅读的况味。诗人们尽力地不把所有话直说,就形成了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下文中,我将对这种发展加以分析,这里暂且不提。

  第二段,女子还天真地想着男子,但她慢慢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发现男子已对自己变了心。这时,多年的辛劳与付出,都显得那样的无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比兴手法的绝美应用。桑叶,可以来比喻女子的爱情,可以比喻男子的变心,又可不可以比作女子的容貌呢?答案是肯定的。多种角度的观察,成就了不同的文意,而每种解释都有独到之处,这就是比兴的魅力。结构上,这种比兴打断了正常的叙事,文章看起来就更有层次美,更有结构美。同时,这种手法足可以用来凸显作者的才气与能力,也成就了一句又一句的妙句。

  诗歌的美是分音韵美和意蕴美两种的。此时的诗歌,往往表达了人们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用词较朴实,给人以意蕴美的享受。但是个人看来,此时的诗歌还处于萌芽阶段,发展尚不成熟,达到了意蕴美,音韵上却稍有欠缺。譬如,此时的诗歌基本不讲平仄,同时韵脚不论,这些不足极大的削弱了诗歌的美感。

  但是,这时诗歌所表达的意蕴之深刻,对后世影响之大,是值得称赞的。其实这种简单的朴实之下,往往包含着复杂的人际情感,或爱慕,或悲伤,或慨叹,或讽刺。而这些种初始的情感以这种通俗的形式出现在这样的一本诗经中时,就注定了,我们的诗词文化将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声韵与情感的结合体。而历史,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浅析先秦诗歌】相关文章:

1.浅析《易经》

2.望岳浅析

3.浅析《红楼梦》

4.浅析韩愈

5.《乡愁》浅析

6.莫言小说浅析

7.杜甫绝句浅析

8.《边城》被“误读”的原因浅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32894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