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丁尼生诗歌对人类与自然环境行为的认识论文(2)

诗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歌颂大自然外部之美

  诗人赞美自然万物展现的旺盛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体现能够深深地影响真正爱自然和渴望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人。[2]

  丁尼生就是一位赞美自然和热爱大自然的人,丁尼生对大自然有种独特的爱,他往往在大自然中寻找冷峻的美,这种美是大自然特有生命力的外在体现。他并没有否定大自然表现出的残酷,也没有因为大自然本身的野性而放弃对她的歌颂:

  我不在意狂风从头而过,我不责备夜晚急剧风暴;它们并不是驱走年轻快乐的敌人:

  我赞颂它们怒吼的野性,我欢呼它们残忍的张扬;即使风的吼叫缠绕着我,今年的落叶充斥我脚底。[3]23(笔者译)诗中,诗歌的说者行走在黑暗和忧伤之中,原因是自己的朋友已逝去,心中希望已经泯灭,而不是自然界的残酷给他带来的绝望。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且正是大自然的这种野性才使其具有征服人类文明的可能,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诗歌的说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大自然运用自身力量占据人类文明高地的画面,在大礼堂,"那里歌声和夜宴已经停止,/ 绿草已经覆满壁炉周边,/ 曾经美餐的高傲火苗冒出。"[3]23即使是人类花费巨大力气建造用来从事集会的大礼堂也会在岁月流逝中被杂草覆盖,而且那里又住上了猫头鹰,大自然的生命力表现得如此顽强,展现出丁尼生式的刚性美。

  在丁尼生眼中,拥有顽强之美的不仅是杂草等植物和猫头鹰之类的鸟,更能表现大自然魅力的是他笔下的鹰,在《鹰》这首诗中:他用弯的爪紧抓巉岩;在太阳身边,在荒山之巅,立在蔚蓝世界的怀抱间。

  大海在他下方皱缩;他站在悬崖之巅探索,像霹雳一样,自天而落。[4]51诗人视野的着力点在于一只貌似身处绝境的鹰,在四面皆是山石和海水的空旷天地中,却能有惊人的鸣叫和飞行。从诗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鹰的顽强生命征象,明显地感觉到它的非凡气势,和不畏一切困难的勇气。

  与大自然的刚性美相对应的是她的温柔之美,而这种温柔之美往往通过丁尼生的回忆潺潺流淌出来,并同大自然的刚性美一起汇聚成丁尼生内心深处大自然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组成部分。长期生活在林肯郡乡村地区的首莫比教堂主教居住区给他诗歌创作中的自然意向提供了巨大源泉,以至于他的好友亚瑟·海拉姆在写给丁宁生妹妹艾米丽的信中说,"很多年,或许几个时代过后,那时我们将被长埋于土,爱好美和爱好真理的年轻人可能会去真诚地寻觅阿尔弗雷德诗心造就的地方,那里他与大自然种种永恒的生命形式惺惺相惜".[5]

  当这些自然意向出现在丁尼生的回忆之中时,一股带有怀旧气息的大自然之风便迎面而来,在《往事颂》一首中,丁尼生有这样一段对大自然的温馨回忆:七棵榆树,四棵杨树矗立在家父的门口,飘扬在小溪之上小溪喜爱缠绕蓬松的西芹和有棱角的沙滩,或在湍急港湾的蓝黑泛出酒窝,走进他狭窄的土瓮,曲曲折折,这粗糙林地的过滤之域[3]25(笔者译)丁尼生笔下对往事中大自然意象进行的现实主义式回忆书写源于他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以及他对自己乡土的感悟。"他拥有乡村久居者对传统根性和怀旧情怀的感悟意识".[1]1112"这种在本地生态系统内栖居的生存方式使人们逐渐发展出与土地有关的直接认识,懂得了那片特定土地上特定种类的动植物的 '语言',并进而引发对生死奥秘、用心生活以及生命回归的认知。"[6]

  在丁尼生关于往事的记忆中,大自然世界的沉淀和不断发酵催成了丁尼生与他生活过的乡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大自然成为丁尼生自我身份建构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5967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