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古代叙事诗的发展研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诗经》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体裁已经成型。然而,没有事物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战国,乃至嬴秦统一,以及历时四百年的两汉王朝,叙事诗由简至繁,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其中既有“断竹,续竹;飞土,逐�”简短的叙事诗《弹歌》,又有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巨著。笔者现围绕不同阶段的叙事诗内涵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探索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规律。

  1 从《氓》看周朝叙事诗的文化内涵

  《氓》一诗来自《诗经・风・卫风》中的第四篇,是一首较有代表意义的民间爱情叙事诗。《氓》的成诗年代大约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卫是古国名,即今河南淇县一带。而西周最早建都镐京,成王时期兴建洛邑,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周平王即东周第一代君王。洛邑即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古代,洛邑与卫国同属中原地区,因此,《氓》同样也能够代表周朝的文化。

  在《诗经》的时代,尽管周王朝大肆提倡礼乐之道,然而受周朝重农思想的影响,民间仍然保留着天真烂漫的上古风情。桑间濮上,水边社前,少年男女情有所钟,流于声口,无不洋溢着野性的活力。从《氓》诗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既有“不见复关,涕泣涟涟”赤裸裸的相思表露,又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的对男子的怨恨之情。这首诗从女性的角度刻画了一个无情无义的男子形象,并从两性的角度揭示了周王朝社会的文化内涵,无典故堆砌,无措辞修饰,因此,作为民间叙事诗,《氓》展示的正是古代叙事诗的原始形态。

  2 《楚辞》中叙事诗的文化内涵

  自《诗经》之后,诗坛沉寂了近三百年,直到屈原(公元前340-278)出现,“奇文郁起”,古代诗歌才进入了第二个辉煌时期。楚辞是基于民间诗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在楚地(今两湖一带)流行着一种句子长短参差、形式较为自由且多用“兮”字的民歌,屈原充分运用了这种民歌形式,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篇,这种带有浓郁楚国地方色彩的文学体裁,被后人称为楚辞。

  东周末年,民间诗歌逐渐向着两种形式演变。其一,是由单一的叙事演变为抒情,即便有些诗歌仍然保留了叙事的内涵,却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色彩,通常做法是在叙事中用简练的语句来抒发情感;其二,是由民间诗歌向文人诗歌演变,区别于民间无名氏诗歌的特点,文人诗歌大多是王室贵族,或以此为业的专业文人在吸取民间诗歌的基础上创作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屈原。

  屈原名平,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且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严格来说屈原算是文人,而他创作的诗作也有别于民间诗歌,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作。《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但从离骚的内容来看,其抒情成分大于叙事成分,因此已不能算是叙事诗。然而,屈原作品中的少量诗篇仍保留了叙事的内涵,如《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等。这些诗作大多是祭祀诗,通过叙事完整地再现了祭祀时的场景,且摒弃了“人性”的内涵,致力于对“神化”的描述。如《湘君》,古代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对神仙配偶,这首诗以湘夫人的口吻写出,叙述了湘夫人赴约而湘君不至的场景,“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短短几句正是叙事诗惯用的表现手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2626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