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谈谈诗经(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的来源,众说纷纭。大家猜,多不服。我来简绎浅说。《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共三百零五首)的北京民间诗歌。当时南方没有文化,称南蛮。

  把《诗经》不当做作品,而当做伦理、道德、教条、格言,始自汉朝,将其文学价值、文学光辉湮没了。

  东方朔,竹林七贤,建安七子,都有明显的《诗经》影响。陶渊明,直接受《诗经》影响。这些人将《诗经》的精神、技巧继承了,发扬了,但是儒家使《诗经》没落。

  《诗经》的编订者,相传是孔子,功最大。存疑。他对《诗经》有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不得不佩服他高明,概括力之高。

  他说,《诗经》“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懂得分寸。我以为还是从他主观的伦理要求评价《诗经》。比起后世一代代腐儒,孔子当时聪明多了,深知“不学诗,无以言”(即哲学思想要有文学形式),意思是:不学《诗经》,不会讲话。他懂得文采的重要。

  哲学家、史家,必得兼文学家,否则无文采。孔丘是伦理学家,但他有文采。他从实用。他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我们今天看《诗经》,应该看《诗经》纯粹的文学性、文学美。

  《诗经》共分三部分:风、雅、颂。雅有大雅、小雅之分。

  风,以音乐名称用到文学,用今天的话说,是曲式、声调,如当时有秦风、魏风,俗解陕西调、甘肃调。当时有十五国(均在北方),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所谓“国风”,就是十五国的调调不同。

  雅,现在是形容词,当时是名词,意为“正”。当时的普通话,官话,称“雅言”。“雅”,也即“夏”的意思。“华夏”,分大雅、小雅。学术界至今定不了案。我以为从新旧而分出大小雅:大雅,旧诗;小雅,新诗。大雅的作品,多产于西周;小雅,也产于西周,但有部分东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3357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