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诗经》战争诗所折射的人文精神(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民本”、“仁政”、“王道”思想的深刻影响

  孔子说“仁者爱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内涵非常丰富。许慎在《学文解字》中对“仁”作了解释:“仁,亲也。从人,二。”段玉裁于注中引《中庸》曰:“仁者,人也”。又曰:“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就是说,“仁”的基本涵义正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孔子还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德治,是孔子所理想的治国手段,如果以德行为引导,以礼制为准则,人民不但可以免于刑罚,而且会有高尚的道德观念。

  民本、仁政、王道,三位一体,构成孟子相当系统完整的政治观:以民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仁政为治政方针,从而实现王道之治的政治目标。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还鼓吹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作为政治思想学说,它对于孔子的“德政”、“礼治”,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是“民本”,“仁政”的理论阐述,大大补益了孔子思想学说的不足。民本、仁政、王道三位一体,是中国儒家王道政治的典型代表。孟子的这种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周公对“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实践

  “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就是崇尚德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使其生活充裕;惩罚人民要慎重,不要随意杀戮。周公是周初年的大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儒学的先驱者。在殷、周王朝更迭的历史变化中,周公亲眼目睹了这一变革的全过程,观殷之所以灭亡,周之所以兴起,不能不引起他的思考。特别是“牧野之战”,殷纣军队七十万人“阵前倒戈”,成为殷纣灭亡的直接原因。周公又亲率大军东征,平定管、蔡、武庚之乱。历史与现实的经验,都促使周公对下层之“民”的力量的认识,能达到前人所未有的高度。周公的这种观点,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实践。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2272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