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经·国风》概述(2)

诗经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诗经·国风》-地区年代

  《诗经·国风》分布的地区,“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陕地(今河南陕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其西为“召南”,大体上是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区。其他13国风,“邶”、“卫”、“王”、“郑”、“桧”、“陈”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东南地区,“秦”、“豳”为今陕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区,“齐”、“曹”为今山东东北部及西部地区,“魏”“唐”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可以看出,《国风》产生的地区很广阔,包括今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湖北,而多集中于河南,各地的风俗习尚,在诗里多有反映。如郑、卫两国地处中原,商旅丛集,男女相接,约束较少,多桑间濮上之音,投桃报李之作。郑诗共21篇,情歌就占了大半。卫诗10首,涉及爱情、婚姻问题的也不少。又如秦国地接戎狄,常相争斗,《驷》、《小戎》等篇描述车马田狩之盛,《无衣》叙写战士的同仇敌忾,反映了秦国的尚武之风。又如陈国巫风盛行,迎神祭祀,载歌载舞,在《宛丘》、《东门之行》等篇里有生动的描绘。所以《汉书·地理志》也多引《诗经》以说明各地的风尚。

  秦风·蒹葭

  《诗经·国风》产生的时间,考之于《诗经》各篇《小序》所说美刺某王、某公的本事,多数不足信,但也有一部分材料比较可靠,能够据以确定《风》诗大体为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作品。

  西周初的作品有《豳风·破斧》。《小序》说:“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诗中三章都写及“周公东征”事,时在周成王初年(公元前1140左右)。此诗当是《国风》中最早的作品。东周初的作品有《召南·何彼》。诗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句。朱熹《诗集传》引“或说”,认为平王即平王宜臼,齐侯即襄公诸儿,可见此诗作年。此外,《卫风·硕人》也是东周初期作品。《小序》说:“闵庄姜也。”《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句,可证《小序》之说是可信的。

  春秋中期作品有《秦风·黄鸟》。《小序》说:“哀三良也。”《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些记载与诗篇内容相合,则此诗为秦穆公死(公元前621)后,秦人为哀悼三良所作,当无疑义。此外,《陈风·株林》也是春秋中期作品。《小序》说:“刺灵公也。”陈灵公因淫乱被杀,事见《左传》宣公九年、十年记载,《史记·陈世家》也载及。此诗当作于宣公十年(公元前599)以前,为《诗经·国风》诗中年代最晚的一首。  《诗经·国风》-主要内容

  《诗经·国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其主要内容: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441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