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类似乡愁的诗句(2)

诗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乡愁四韵》赏析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此刻,音响里反复播放着罗大佑根据余光中的诗句谱写成的苍凉曲子,依稀识别着好象是E小调,和声一直是在Em、G、Am、D、Em这样的循环中回旋着……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台湾,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蹋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xx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此处“别材”、“别趣”指的就是“无理而妙”的特征,所谓“无理”是指因这种逆常悖理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乡愁四韵》中,作者不说“一张红海棠”、“一片白雪花”、“一朵香腊梅”,而偏说“一张海棠红”、“一片雪花白”、“一朵腊梅香”,显然,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但是,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红海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腊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腊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接。相反,如果说“给我一张红海棠”,“给我一片白雪花”,“给我一朵香腊梅”,后面随文就势的自然联想就无法展开。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的。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席慕蓉《乡愁》

  有人说,山是故乡美,水是故乡纯,人是故乡亲。故乡扮演的是深刻的存在,对故乡的思念就成为一种地域人格的深深积淀、潜在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在一般意义上,故乡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故乡。

  故乡的风土人情,种在我心灵的土地已经很久很久,早已绽放一道诱人的风景。那风景,即是名山大川也为之逊色与羞怯。

  前段时日白天小睡,恍惚入梦,梦回故乡,醒后自感无任失落,落寂之余信笔记下梦中情景,题曰《记梦》,现辑录于此,以永久念之——

  戊子年四月初七午后,楼外小雨淅沥,卧室内空气清新,独卧席梦思,恍惚入梦,见故乡屯前幼时洗澡的大水坑,长满水,白亮亮的一片。水南沿处有一卧倒石碑,我见之扶立,碑上刻有字迹。水边半卧一四足似狗类动物,腰身长长,大而不难看,但从未见此类动物。

  从水坑处归老宅,走进大门洞后步步登高,始见田园旖旎风光。园中一棵似去年栽之果树,上半截冒出一处嫩芽儿,且有几片绿叶……

  上述是我真实的梦中情景,故园对每个游子来说总是最深情的依恋,是那般恋恋不舍,藕断丝连,即使在梦中,也离不开她,真是魂牵梦绕!

  四川省汶川“5Y?2”大地震,震惊中外,每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关注同胞的命运。汶川的地震,他们的家园毁于一旦,地陷屋塌,造成数万人生命的终结,惨不忍睹。每天我都特别关注央视媒体的最新报道,有些情景催人泪下。他们的家园没了,有的只是亿万同胞们的关注与爱心。这对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是一种考验,我们个个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就连我才9岁的儿子也向四川灾区奉上一片爱心。这段时间,女儿每天放学归来,第一句话就说,四川灾区的孩子们太可怜了,他们家没了,多数父母也没了,成了孤儿,这可咋整?女儿告诉我,她已数次以手机短信形式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并与同学们一起向灾区捐款。

  四川灾区远离故乡的游子,他们的乡愁是那么触目惊心,心在滴血、颤抖。

  仅剩两天就高考的女儿如我一样,是性情中人,她对故园的依恋与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闲暇时,女儿总与我提起故乡的人与事,每逢故乡来人,她总是问这问那,目光中流露出对故乡的些许关心与期盼。

  是啊,由于工作繁忙,一晃已半年时间未回故乡了。故乡的庄稼苗情很好,是因为今年多雨的春天。爸爸来城就告诉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此言不假。前几年故乡春旱,拉水种地曾耗尽故乡人多少心血与汗水啊!拉水种地的劳累情景历历如昨,我在《思乡日记》中做过叙述,在此就不再赘言。

  爸爸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也是我对故乡美好的祝愿!

  夏天的故乡最美,犹如妙龄女郎一样风姿秀逸。山坡上的野花都已竞相绽放,田间庄稼苗被勤劳梳理得棵棵挺拔茁壮,屯西的小溪水潺潺的音乐伴着片片蛙鸣,是劳累一天的故乡人最悦耳的催眠曲。记得小时候,父辈人说,夏天没有西河的蛤蟆叫就睡不着觉。是啊,故乡人对西河青蛙的鸣叫,一点儿也不觉得烦躁,反而是一种深深的依恋与慰藉。故乡夏天真的是太美了!

  “景不自美,因人而彰”。故乡的纯朴与美丽的确因与故乡如今我熟悉与不熟悉的人们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勤劳与勇敢,把我那偏远的故乡镌镂得明月清风,如诗如画。

  乡愁是一种隐隐的痛,轻轻触摸也会令人心中一阵阵颤抖。

  又有人说,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他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故乡,生来注定是我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每每想起,她正离我越来越远,也离我越来越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u/204214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