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李白《蜀道难》分析(2)

蜀道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乎来哉 以深沉嗟叹作结!⑵//

  以上是第二段:大量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依照自秦入蜀的线路,具体描述蜀道的高、危、险、峻,充分渲染它的壮与奇。分为三层:1极写蜀道沿途崇山之高峻;2写蜀道夜景、畏途#搀岩、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3极写蜀道之险

  剑阁山名,又叫剑门关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受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形势险要,易受难攻而为野心家割据的危险,表现了对现实的殷忧,/想象着一旦“匪亲”当道:(老百姓)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因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第三段:运用联想类比的方法,由自然环境的险恶写到社会环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对于国事的担忧。分三层:1 写剑阁形势之险要;2 承上写了想象中的割据之后的情景; 3第三次发出“蜀道难“的感叹。

  《蜀道难》是最能体现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歌行体,大约写于天宝元年前后。 诗中极写由秦入蜀道路的奇险难行,歌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并表示了对蜀中政治形势的隐忧。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夸张的诗句为基调,一唱三叹,先将传说、神话引入诗中,在想象中描写太阳神曦和和飞禽走兽的畏难怯步以及行人的屏息长叹,突出了蜀道的险峻,再设想入蜀的行人在蜀道上所感受到的可怕的环境气氛,突出了蜀道的险畏,最后从自然形势的描写转入到历史教训的提示,暗示对蜀中政治局势的隐忧。全诗运用夸张、比喻、渲染、暗示等表现手法,时间上由古到今,景物上由远及近,感情上由浅入深,表现了蜀道的艰险。由于诗人的豪放气魄贯注全诗,使读者不因蜀道艰险而产生畏惧心理,相反却领略了祖国河山壮丽的美感。诗中寄托的政治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诗人政治思想的敏锐。他不是得意忘形,一味赞美山水,而是把严肃的政治见解不着痕迹地纳进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daonan/16197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